xx资源网(xxURLs.com)
发布资源

采绿 - 涂昕-追寻自然的灵光

采绿.jpeg内容简介

必须想象自然事物的“灵光”。——瓦尔特·本雅明

国内第一本全面、细致、系统的城市自然笔记

12个月美妙文字记录,545张牵动人心的自然精灵摄影

采撷每一个人身边最朴素、最日常的博物生活之诗

“如果你要问我,盛夏之美的极致凝于何处,我会毫不犹豫告诉你,是凤蝶在你耳边划过的风;还有它们的翅膀洒在石板路上时闪时现、或肥或瘦的灰色碎影。”

这是一本城市自然笔记,每一页都有花朵与生灵飘然而出。作者用两年多时间,记下身边每一季草木的开花与结果,昆虫的踪迹,鸟儿清晨彩色的歌声,午后蝴蝶翅膀掀起的空气,追寻着自然世界里凝结的片刻灵光。涂昕笔下的文字,正如她的豆瓣网名“热带植物”,浓郁、热情而明亮,带着草木勃发的气息,还有对自然最纤微细致处的温柔回应。

更难得的是,这不仅仅是一份十二个月的自然观察,还描述了许多对自然有独特感受的作家,一些“通晓植物灵魂”的人:普里什文、纳博科夫、梭罗、沈从文……

作者简介

涂昕,1982年生于重庆嘉陵江畔。复旦大学中文系本科、硕士,南京大学现当代文学博士。着迷于博物学,此生愿以文字、镜头和画笔细细记录天地万象的丰美多姿,向生命的诗意和庄严致敬。


自序

三月采绿 春的消息

如期而至的春风

早春的花儿爬藤上树

野地花信

小生灵的动静

四月采绿 虎耳草及其他

清明爬了一整天山

四月的植物园

终于识得虎耳草

每天的陪伴

空气里香气渐浓

五月采绿 初夏

藤蔓植物遍地牵延

夏花朵朵开

燃烧的花儿

花也上树了!

初夏的好果子

树枝的疏忽

六月采绿 把六月夸奖得和水滚着那么热

把六月夸奖得和水滚着那么热

细数六月花

还有草木与果实

到山上去吧!

我睡着了就变成一个蘑菇,醒了就变成一只瓢虫

七月采绿 忧郁的热带

热带是绿色的,也是彩色的

听海,看海

藏着森林的城市

芳香的土地,忧郁的热带

八月采绿 华美的夏天,除了漫游我们还能做什么

无数个上午的游荡

午后的空气,蝴蝶施过魔法

傍晚的天光,还有夜幕下的奇妙之声

夏日走过山间

九月采绿 另一座城市的『博物学地图』

重返校园,很多的植物

终于去了中山植物园

对折的情书,送给即将离去的夏天

十月采绿 秋风带来了什么

秋风也能吹开花朵

花谢了,你还认得我吗

轻盈的气息

十一月采绿 野苹果成熟的季节

深秋的树

苹果的故事

十二月采绿 初冬的童心

蓝天与阳光,还有变色的叶子

多识鸟兽草木之名

温室里的童心

一月采绿 你遇到过精灵吗

家乡的冬天

通晓植物灵魂的人

二月采绿 春天还有多远

是终结,也是开端

鸟儿为什么歌唱

春天的记忆和愿景


自序

“我歌唱草药,歌唱苹果,但是心灵的创伤,我不想说。”据说这是比约克在接受她主演的电影《黑暗中的舞者》采访时说的一句话,我很多年前在某篇随笔里看到,至今不忘。这句子用在那部残酷的电影上恰当极了,但假如用来比附我写《采绿》的心境,则显得夸张了些。我在一个算得上幸福的环境中长大,虽然也不可避免地遭遇成长的种种烦恼,但过后看来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是我们每个普通人都可能要经历和面对的,所以实在也谈不上有多少“心灵的创伤”。之所以开头就写下这句话,是因为从中感受到了一种豁达健朗的精神——不将心力和情感局限于对自我的过分关注中,而能放眼一己之外那些开阔旷远的存在,这是我喜欢的人生态度。当年读冯至的诗,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句“给我狭窄的心/一个大的宇宙”,在我的理解里,歌唱草药和苹果,是心灵通向“大的宇宙”的途径之一。


我原本计划用一年的时间,记录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大自然里遇见的各色生灵,但实际的过程持续了两年多。头一年遗漏的细节,第二年补充;头一年拍下的照片不够满意,第二年重拍;遇到不认识的植物和小动物,就回来查找五花八门的图谱,上论坛请教各路高人。我常常怀着类似于福尔摩斯探案的心情,细细观察蝴蝶翅膀上精美繁复的斑纹,分辨鸟儿一雌一雄在羽毛的色泽上有着怎样微妙的区别,或是比照同科属的几种外貌接近的植物在花序、叶形、茎干走向上的特点。


有朋友对我说,爱好自然应当不求甚解,过于较真反而没有趣味且有损文章韵味,这或许有道理。然而当我开始提笔描述身边的花草树木、飞鸟虫鱼,一个越来越强烈的体会是,大自然之美妙的核心,就在于它的多样性。正是在大自然的多样性当中,我感受到了无限的诗意;或者准确地说应该是,生命的诗意,蕴藏在多样性之中,生命,蕴藏在多样性之中。这就是我愿意不厌其繁地絮叨自己所见的每一种生物、每一处细节的原因——细辨万物差异,是在领会大自然的千姿百态,也就是在领会生命的诗意以及生命本身。


刚开始下笔的时候,常常对自己的文字充满怀疑,不知该用怎样的语言来呈现自己的所见所感。参照名家的草木文字,更是加剧懊丧的心情,一会儿觉得自己的文字情感太浓、语速太快,远远达不到冷静克制、清雅淡远的境界;一会儿又嫌弃自己用词呆板、想象平淡,为何不能拥有冲破规范的“越轨”笔致?这里面当然有一个才华和火候的问题。


但我想说另一层意思:当意识到大自然的精髓之一正在于“多样性”之后,我醒悟过来自己的纠结弄错了方向——假如我们相信文学与大自然是同构的,就会懂得文学的生命也在于多样性;认定只有某一种特定的风格才是“好”的、“高”的、“雅”的,实在是不懂文学也不理解大自然之本质的偏见啊。每个人只能根据自己内心的纹路去寻找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而心与心本该各各不同。这也就是鲁迅先生所谓“盖惟声发自心,朕归于我,而人始自有己;人各有己,而群之大觉近矣”。当然并不是说,我现在就对自己的表达方式感到满意。在天地万象的丰美面前,我只是一个谦卑的初学者,漫漫长路才刚刚开了一个头。但我明白,对于语言的探求,首要的并非左顾右盼求之于外,它是一个向内的过程,不必为这个过程感到焦灼。既然对语言的探求正是对心声的探求,我相信心灵本身会不断地成长蜕变。


除了记录自己的观察,我也在文中引用了一些别人的文字,它们来自那些我喜欢的、对大自然有自己独特感受的作家。有人劝我少引用或者最好不引用,因为引文往往与自己的文字风格不一,也会分散读者对作者本人文字的注意力。但抛去限于篇幅不得不删掉的一部分,其他的引文我坚持要保留。大自然容纳斑驳万物,并不区分高下美丑,自己的一点小文章,又何须搞得纯净统一?我从不觉得自己有成为一个作家的才华,写这么一本书,本意只是探索一种与大自然相沟通的方式,而挑选出来的这些引文,大多包含了在我看来非常重要的关于人与自然的思考,不忍舍去,当然有我的用意。同时,我也想通过这种方式,向那些曾经给予我心灵以深切滋养的文字和作家致敬,谢谢你们。


另外,我还要谢谢这本书的策划,我的好友沈书枝。我们最初在豆瓣上相识,我一直喜欢读她的文章;她领我去看南大校园里的郁香忍冬和梧桐树,第一次去中山植物园也是她带的路。我想象不出还有谁比她更适合成为这本书的策划,而她为这本书所付出的辛劳恐怕也一言难尽。


最后我想说,这本书是献给我妈妈的。假如我还算拥有那么一点对大自然和文学艺术的感受力,这多半来自她的馈赠;更重要的,是她的担当与宽容,让我一直过得自由自在、天马行空。多年以来,她为我这个多少有些叛逆的女儿操碎了心。我想借着这个机会对她说一句:请相信女儿一直在为自己的幸福认真地努力着,即使我们对幸福的理解并不完全相同。


资源链接
标签

生物植物博物随笔

发布日期

2018-10-22

擦亮日期

2018-10-22

扫一扫分享下载
资源网址导航
综合

全索引 图书酷 361图书馆

手机

电脑

影音

专业

游戏

体育

儿童

教育

资源分享站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