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资源网(xxURLs.com)
发布资源

说三国话权谋 李炳彦 2004.1 【pdf扫描】

说三国话权谋封面.jpg



《名著新读丛书:说三国话人生》中人生的道路上,不知有多少人周而复始、自觉或不自觉地用自己的年华、鲜血乃至生命,重复着古人同样的错误。令人扼腕的是,这些错误可能内容和形式有所差别,但在质上却惊人地相似。为此,我们觉得很有必要建立一门“历史教训学”,在不同的时代,都能以史为镜来思考问题。

目录

上篇三国人物之死

第一话 刚而自矜多犯众 大意轻敌少成功——话关羽之死

第二话 心狭量窄肝气盛 忧烦浮躁妒贤能——话周瑜之死

第三话 食少事烦不自惜 事必躬亲枉劳神——话诸葛亮之死

第四话 性躁心粗少恩惠 酒后无德动刚肠——话张飞之死

第五话 因怒兴师为私情 无知犯忌烧连营——话刘备之死

第六话 老迈年高画蛇足 一世英名反成羞——话黄忠之死

第七话 反复无信少智谋 不仁不义似豺狼——话吕布之死

第八话 暴虎冯河就死地 刀箭之下不善终——话孙坚、孙策之死

第九话 身死只因锋芒露 聪明反被聪明误——话杨修之死

第十话 龙居井底君失权 驱羊自投虎狼前——话曹髦之死

第十一话 冒领重任罪非轻 言过其实枉谈兵——话马谡之死

第十二话 聪明尽显难自保 威震其主必遭戮——话诸葛恪之死

第十三话 功成不学陶朱隐 身败游魂悲故乡——话钟会之死

第十四话 德行浅薄地位尊 驽马恋豆轻信人——话曹爽之死

第十五话 不知韬晦轻举事 众叛亲离无救兵——话诸葛诞之死

第十六话 为争红颜子杀父 专横暴虐天不容——话董卓之死

第十七话 妄自尊大气量小 皓首上阵欠忍功——话王朗之死

第十八话 轻敌自信欲求功 机事不密却成空——话孟达之死

第十九话 奇谋能使乾坤转 急欲人知反无功——话许攸之死

第二十话 矫时慢物过激烈 行为疏狂太偏枯——话祢衡之死

中篇三国处世之错

第二十一话 暂自骄伐天下分 勤之数年俯仰倾——话曹操侮慢张松之错

第二十二话 只因席间一句话 檀溪路上丧惊魂——话刘备后堂失言之错

第二十三话 行轻招辜空有志 貌轻招辱枉怀才——话庞统两次自荐之错

第二十四话 自欺欺人少谋划 香饵钓鳌假成真——话周瑜美人计之错

第二十五话 误中反问疑谋臣 边关屡屡起狼烟——话曹睿削司马懿兵权之错

第二十六话 怯用奇谋无奇功 平坦大路也覆车——话诸葛亮不用魏延“子午谷奇谋”之错

第二十七话 傲视偏邦无人物 不意蜀中多俊杰——话张温席间问难之错

第二十八话 当初得陇不望蜀 而今斜谷叹鸡肋——话曹操得陇不望蜀之错

第二十九话 独凭气力逆天数 不恤军士屡征伐——话姜维掷弃《仇国论》之错

第三十话 怀才抱智遭人忌 嗜酒疏狂终携隙——话曹植醉酒不奔丧之错

下篇三国战例之败

第三十一话 自以为是论东风 得意忘形用骄兵——话曹操赤壁之败

第三十二话 色厉胆薄功不就 好谋无断事难成——话袁绍官渡之败

第三十三话 只图自保无大志 献城纳降难逃生——话刘表荆州之败

第三十四话 称雄偏邦多树敌 奸臣卖主献汉中——话张鲁汉中之败

第三十五话 歃血为盟虽慷慨 心怀异志各西东——话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之败

第三十六话 暗弱偏安明断少 负乘致寇非不幸——话刘璋益州之败

第三十七话 疑心反中离间计 轻信招来仇家兵——话马超西凉之败

第三十八话 宠信奸佞忠贞去 临危偷生失自裁——话刘禅成都之败

第三十九话 暴虐失德害忠良 索断城破望风降——话孙皓石头城之败

第四十话 贪心不足妄动兵 以卵击石死襄平——话公孙渊襄平之败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张温之所以如此无礼,我们分析有这样几个原因。首先是他的个人修养不够。荀子说:“仁者必敬人。”(《臣道》)凡仁德的人必定是尊敬别人的人。在这里,荀子把谦恭敬人当作为人的基本道德修养。他又说:“遇友则修礼节辞让之义。”(《非十二子》)在与朋友的交往中要讲究礼节谦让。这是交往中的基本原则。荀子把谦恭有礼看得非常重要,他说:“体恭敬而心忠信,术礼义而情爱人,横行天下,虽困四夷,人莫不贵。”(《修身》)行为举动谦恭有礼,忠信宽厚,以礼仪为法度,性情仁爱,这样的人无论走到哪里,哪怕被困在边远地区,人们没有不尊重他的。张温不是不懂这些道理,而是缺乏这方面的修养,所以,无论他是否真的得志,只要他“自以为得志”的时候,就会情不自禁地要摇头摆尾,目中无人。

其次,张温因对西蜀不了解,因此便怀有一种轻视的态度。当时孙权说“孤掌江南八十一州,更有荆楚之地,反不如西蜀偏僻之处也”的时候,身为中郎将的张温以为西蜀真的“偏僻”,自告奋勇要出使西蜀。并口出狂言:“孔明亦人耳,臣何畏彼哉!”既然连诸葛亮都不放在眼里,别人就更不在话下了。

另外,张温有一个错觉,他把西蜀对他的恭敬错误地当成了是对他本人的畏惧。其实他是狐狸借了老虎的威风。西蜀是为了与东吴通好,把他当成媒介和工具而已。倘若西蜀东吴不和,说不定西蜀也要对他“油鼎侍候”。同时,张温还有一个错觉,他认为吴蜀通好是自己的功劳,所以要在蜀人面前居功自傲。其实没有邓芝在先,哪有张温在后?

邓芝与张温截然不同,他所具有的是傲然、傲骨,而不是傲慢、傲气。这同东吴对邓芝的态度有关。原来东吴与西蜀有仇,因此便时时存有戒备、敌视之心。当他们听说邓芝前来时,便摆出一副如临大敌的架势,架起装有数百斤沸油的大鼎,排列一千多身长面大的武士。此时邓芝稍有畏缩,就真有被抛进油锅的危险。所以邓芝“昂然而行”,这就是对东吴的一种“回敬”。邓芝见孙权不拜,并说“上国天使,不拜小邦之主”。

在对曹操进行了一次又一次打击之后,孔明与周瑜又共同谋划了“火攻”之计。为了有效实施对曹操的火攻方案,他们又做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黄盖自为苦肉计,阚泽密献诈降书,庞统巧授连环计,诸葛筑坛借东风。


资源链接
标签

随笔文学评论与鉴赏文学

发布日期

2019-02-20

擦亮日期

2024-04-10

扫一扫分享下载
资源网址导航
综合

全索引 图书酷 361图书馆

手机

电脑

影音

专业

游戏

体育

儿童

教育

资源分享站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