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资源网(xxURLs.com)
发布资源

中国古代八大兵书-诸葛亮兵书.(三国)诸葛亮.图文珍藏版.pdf




编辑推荐

《诸葛亮兵书》由北京燕山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作者:(三国)诸葛亮 编者:严锴


目录

第一章 将苑
本章综述
一、兵权
二、逐恶
三、知人性
四、将材
五、将器
六、将弊
七、将志
八、将善
九、将刚
十、将骄吝
十一、将强
十二、出师
十三、择材
十四、智用
十五、不陈
十六、将诫
十七、戒备
十八、习练
十九、军蠹
二十、腹心
二十一、谨候
二十二、机形
二十三、重刑
二十四、善将
二十五、审因
二十六、兵势
二十七、胜败
二十八、假权
二十九、哀死
三十、三宾
三十一、后应
三十二、便利
三十三、应机
三十四、揣能
三十五、轻战
三十六、地势
三十七、情势
三十八、击势
三十九、整师
四十、厉士
四十一、自勉
四十二、战道
四十三、和人
四十四、察情
四十五、将情
四十六、威令
四十七、东夷
四十八、南蛮
四十九、西戎
五十北、狄

第二章 便宜十六策
本章综述
一、治国
二、君臣
三、视听
四、纳言
五、察疑
六、治人
七、举措
八、考黜
九、治军
十、赏罚
十一、喜怒
十二、治乱
十三、教令
十四、斩断
十五、思虑
十六、阴察
附录:诸葛亮与《诸葛亮兵书》
一、诸葛亮兵法专著
二、军事思想和治军风格
三、诸葛亮兵法的社会指导价值
四、诸葛亮的智慧
五、诸葛亮的军事成就
六、诸葛亮的政绩
七、诸葛亮的不足之处
八、诸葛亮著作
九、诸葛亮五次北伐
十、诸葛亮的故事
十一、诸葛亮历史评价
十二、诸葛亮历史地位
十三、诸葛亮生平年谱

序言

在中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中,兵书战策无疑是一朵夺目的奇葩。如今,它早已超越了时空的界限,成为人类共同的财富。
纵观中国历代的兵书战策,有如下共同特点:
一、反对天命,注重人事。
二、反对封建迷信。
三、主张富国强兵。
四、注重灵活多变的用兵艺术。
五、重视将领的作用,强调选贤任能。
六、主张严明法纪,赏罚必信,动有节制。
这些思想原则不仅在当时放射出不可磨灭的光辉,即使在今天,它们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阅读这些凝聚着智慧的伟大作品,无疑对今天的人们有诸多收益和启迪。
因此,我们特别邀请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精深造诣的学者和研究人员编写了这套丛书,以飨读者。
诸葛亮(公元180-234年),字孔明,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是我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
东汉灵帝光和四年,诸葛亮出生于一个小官僚地主家庭。其父诸葛圭曾任泰山郡丞。亮幼年时,父母相继去世,由叔父诸葛玄抚养。14岁时,因家乡兵患频繁,诸葛亮和弟弟诸葛均跟着叔父离开家乡,到豫章(今江西南昌)避难,后随叔父到莉州投靠刘表。建安2年(公元197年),叔父病故,17岁的诸葛亮就在襄阳城西20里的隆中(今湖北襄阳西),躬耕垄亩,并在此地隐居下来。他于耕作之余,博览群书,精研兵法,静观时势,深思治策,以博学多才和远见卓识而深受世人器重,被称为“卧龙”。
建安十二年,经谋士徐庶推荐,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并坦诚表明削平群雄、统一国家的雄心壮志。诸葛亮见刘备志大意诚,便献上自己在隆中长期精心谋划的计策。刘备高兴地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为报答知遇之恩,诸葛亮遂“出山”辅佐刘备,从此登上政治舞台,在长达27年的丞相生涯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建安十三年七月(公元208年),曹操在北方大致稳定之后,挥师南下,在当阳的长阪坡大败刘备,并顺江而下,企图一举扫平江东。诸葛亮审时度势,力主联孙抗曹,并亲往柴桑说服孙权。孙权折服,当场与之结盟,命周瑜等率水军3万,与刘备联合,于赤壁大败曹军,此即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建安二十六年,诸葛亮辅佐刘备在成都称帝,正式建立蜀汉政权,亲任丞相。
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刘备临终托孤,将儿子刘禅托付给诸葛亮。从此,“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在治理内政方面,诸葛亮推行诸多措施:减轻剥削、实行屯田、恢复和发展农业、选贤举能、加强法制、赏罚分明,并严明军纪,绝不扰民。而为消弭与南中诸多少数民族之间的隔阂与矛盾,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诸葛亮亲自率军南征,七擒七纵少数民族首领孟获,使其心悦诚服,从此相安无事。建兴五年(公元227年),诸葛亮准备北伐曹魏,统一全国。临行前,他写了一篇著名的《出师表》,请求后主准他“统率三军、北定中原”。自次年春始,诸葛亮先后率大军5次攻魏,六出祁山。最后一次斜符出兵,进驻渭水南岸的五丈原,与魏将司马懿相持100多天。建兴十二年八月,诸葛亮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后人称颂诸葛亮最能“扶颠持危”,他“守身甚正,躬为表率”。《襄阳记》云:“亮初亡,所在各求为立庙,朝议以礼秩不听,百姓遂因时节私祭于道陌上。”《浣水续谈》记:“蜀山谷民皆冠帛巾,相传为诸葛公服,所居深远者,后遂不除。”连敌对的魏国将领司马懿也佩服他,称他为“天下之奇才”。是我国历史上妇孺皆知的英雄。
流传至今的《诸葛亮兵书》,虽然有人推测可能是后人托诸葛亮之名而作,但它所涉及的治国、治军方面的理论,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我们面临新经济时代的得力助手。
《诸葛亮兵书》予人诸多启示,包括:
一、要善识人性。领导者要在危机四伏的阵仗中获得胜利,就必须识才。只有尽识人才的美恶,知其表里,才能任得其所。从而使领导者纵然身处险境仍能谈笑自若,真正达到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境界。
二、用人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作为战争的统帅,要真正做到贵而不骄、胜而不恃、贤而能下、刚而能忍。对部属要有善必赏、有过必罚,而自己以身作则、严以律己,才能激励军队上下的积极性,在战争中克敌制胜。
三、要从谏如流,广闻博见。作为统治者要深悟“恶不可顺,美不可逆。顺恶逆美,其国必危”的道理,做到不耻下问,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只有这样才能收“屋漏在下,止之在上”之效,否则就会“上漏不止,下不可居”,导致兵败身辱。
四、治国务立其本。这里所谓的“本”,系指顺应历史的发展,亦即要顺天、顺地、顺人。只有广施善政、保国安民,使百官各司其职、奉公守法,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天下才会太平。

文摘

(心得)
诸葛亮在《将苑》开篇之始就指出兵权的重要性。他认为战争的胜利需要靠全军将士的密切配合,而要兵士听从指挥,军队步调一致,将帅就必须掌握兵权,否则将如“鱼龙脱于江湖”,难以施展才能。换言之,勇猛善战、足智多谋的将领,如没有统领千军万马的兵权,就无法自如地指挥部队,部下也难以准确地执行命令。倘使统帅不能操控军中将士,军队的混乱也就不言而喻。试问一支混乱的军队又怎能在战场上所向披靡?这正是诸葛亮置兵权于首要地位的原因。
北宋年间,君王为牵制将帅的权力,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每次将帅出征,都必须按照皇帝亲自绘制的阵图布阵。例如宋太祖、宋太宗每每御驾亲征,大抵都会自定阵图,指挥各地的战事。太祖和太宗出身统帅,领兵征战勉强还能应付,但宋真宗以下的几个皇帝,生长于深宫,根本不懂军事。皇帝自定阵图,其目的只为限制将帅的权力。当时将帅作战多请示朝廷,而群臣对此往往争论不绝。此外,主帅必须与钤辖、都监等聚议,以决定军队的作战策略,然而也是“人人各出意见,议论不一”,以致往往坐失良机。不仅如此,西北边的将帅一年还要被轮换三、五任,以限制其权力,而“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结果,致使士兵缺乏训练,作战时“上下不相附,指令不如意”,所以在与西夏的作战中,往往以败战告终。


资源链接
诸葛亮兵书.(三国)诸葛亮.图文珍藏版.pdf: http://545c.com/file/3325717-165901900
标签

诸葛亮兵书兵权军事智慧

发布日期

2017-01-04

擦亮日期

2017-01-04

扫一扫分享下载
资源网址导航
综合

图书酷 全索引 361图书馆

手机

电脑

影音

专业

游戏

体育

儿童

教育

资源分享站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