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资源网(xxURLs.com)
发布资源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柴可夫斯基.pdf

柴科夫斯基(俄文:Пётр Ильич Чайковский,全名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毕业于圣彼得堡音乐学院,俄罗斯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被誉为伟大的“俄罗斯音乐大师”和“旋律大师”。

0.jpg

1861年入俄罗斯音乐协会音乐学习班(次年改建为圣彼得堡音乐学院)。毕业后,在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同时第一批作品问世。1878-1885年间曾多次去西欧各国及美国旅行、演出。1893年6月荣获英国剑桥大学名誉博士学位。同年10月底在彼得堡指挥《6号悲怆交响曲》,演出后不久逝世。

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英文:Pyotr Ilich Tchaikovsky/Peter Ilyich Tchaikovsky),中国乐迷亲切称之为“老柴”,俄罗斯浪漫乐派作曲家,也是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以及世界最伟大的古典音乐作曲家之一。值得一提的是柴科夫斯基的优秀作品与其一生的情感经历密不可分。他的曲子织体饱满,旋律优美,情感丰富。


1840年5月7日,柴科夫斯基出生在维亚特卡省卡姆斯克沃特金斯克附近的村庄。父亲是一位矿业工程师,1848年迁家至圣彼得堡。1850年,柴科夫斯基入圣彼得堡法律学校学习,并选修音乐课。师从Т.И.菲利波夫学习钢琴。1859年从法律学校毕业,进入司法部任职,同时钻研音乐。


1861年入俄罗斯音乐协会的音乐班学习。1862年在音乐学习班的基础上成立了俄国第1所高等音乐学校──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列宁格勒音乐学院),柴科夫斯基成为该校第1批学生,在Н.И.扎连芭指导下学习和声与复调,在А.Г.鲁宾斯坦的指导下学习配器和作曲。由于司法部的职务与学习音乐之间的矛盾,柴科夫斯基几经考虑,于1863年毅然辞去司法部的工作而完全献身于音乐事业。


1865年,柴科夫斯基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圣彼得堡音乐学院,毕业作品为康塔塔《欢乐颂》(J.C.F.席勒诗),获得银牌奖。同年应Н.Г.鲁宾斯坦之邀,柴科夫斯基来到莫斯科,任教于新成立的莫斯科音乐学院,并开始了紧张的创作活动。约10年时间,柴科夫斯基写下了许多早期名作,其中包括3部交响曲钢琴协奏曲、歌剧、舞剧、管弦乐序曲、室内重奏等。由于教学任务繁重,柴科夫斯基为自己不能以全部精力投入创作而苦恼。但为了经济来源,他又不得不继续担任教学工作。前苏联为纪念柴科夫斯基,将曾任教的莫斯科音乐学院更名为莫斯科国立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


1877年7月柴科夫斯基和А.И.米柳科娃结婚。这是一个不幸的婚姻(米柳科娃以自杀威胁),柴科夫斯基为此极为痛苦,想自杀跳河却未能成功,不久即离异。创作与教学工作的矛盾和婚姻带来的不幸,使柴科夫斯基精神负担沉重。


梅克夫人

梅克夫人

1876年,柴科夫斯基与梅克(Nadezhda von Meck)夫人建立了通讯友谊,这给柴科夫斯基以极大的精神安慰。梅克夫人是一位颇有文化教养的富孀,非常喜爱柴科夫斯基的作品。两人在频繁的通信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梅克夫人从1877年开始,每年给予柴科夫斯基以优厚的经济资助,使柴科夫斯基有可能辞去音乐学院的教职,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创作。


从1877年到他去世的10多年间,是柴科夫斯基在创作上获得辉煌成就的时期。他的第4、第5、第6交响曲以及标题交响曲《曼弗雷德》,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玛捷帕》、《黑桃皇后》、《伊奥兰特》,舞剧《睡美人》、《胡桃夹子》、《天鹅湖》以及《小提琴协奏曲》、《意大利随想曲》、《1812序曲》以及许多浪漫曲等,都是这一时期的名作。


柴科夫斯基一生中曾多次去西欧旅行,并于1891年赴美国指挥演奏自己的作品。


1893年5月,柴科夫斯基接受了英国剑桥大学授予的名誉博士学位。10月28日在圣彼得堡亲自指挥其《第六交响曲》的首次演出,11月6日由于霍乱症逝世(另一说是被逼服用砒霜自杀而死)。或许是因为其同性恋的身份不被当局接受。


柴可夫斯基与妻子合影

柴可夫斯基与妻子合影

柴科夫斯基生活的年代正处于沙皇专制制度腐朽没落的时期。他热爱祖国,关心俄国人民的命运,但他又看不到俄国社会的出路。他从生活中深深感受到俄国政治的黑暗与腐败,但他的政治态度却又是保守的王朝拥护者。这种无法克服的矛盾不断促使柴科夫斯基对祖国的前途、社会的出路、人生的意义进行深刻的思考,并把这种生活感受融化到他的创作中去。这可以说是柴科夫斯基创作上的基本思想倾向。


柴科夫斯基虽不直接选取现实的政治生活、社会冲突等作为自己创作的题材,但却通过自己对于时代悲剧性的感受,深刻揭示了对光明理想的追求、对生活意义的理解。


从创作基本面貌上看,柴科夫斯基的前期创作倾向于表现对光明欢乐的追求和信心,后期则更倾向于表现深入的悲剧性。[3]


他在交响曲、歌剧、芭蕾舞剧、协奏曲、音乐会序曲、室内乐以及声乐浪漫曲等方面都留下了大量名作。


2音乐作品编辑

柴科夫斯基生于1840年,在距离莫斯科1000公里的votkinsk小镇度过童年,在他年幼的时候,有一次他弹完钢琴后一直在哭泣,然后大声嚷道:有音乐,有音乐!但周围根本没有音乐响起,他指着自己的头说:远离我!远离我!在这里。后来的事实证明,音乐并没有远离柴科夫斯基,甚至他自己后来放弃公务员的职位,进行音乐的创作,之所以喜欢柴科夫斯基,是因为第一柴式悲剧的张力十分吸引人,第二点是因为柴式的音乐是一直基础的美,即使不懂复调和声照样可以欣赏柴式的作品。


柴科夫斯基10岁的时候进入圣彼得堡的法学院就读,他学习了9年,这里有严格的纪律。他在学生时代就已经开始写音乐,在这里还不懂音乐理论的他,留下了一首我的天才,我的天使,我的朋友的浪漫曲。


1874年,他完成了第一钢琴协奏曲,柴科夫斯基来看望尼古拉·鲁宾斯坦的时候,他弹奏了这首协奏曲,并希望得到他的建议。柴式回忆道:“我弹奏了第一乐章,没有一个字,没有一点评论。那是多么的愚蠢和不能容忍,一个人为他的朋友准备了食物,他的朋友吃了,但没有说一句话,说点什么吧!看在上帝的份上,即使不表扬,请发表点意见。我增强自己的耐心,一直弹奏到最后。沉默了许久之后,他终于开口评价整个协奏曲,他觉得这首协奏曲完全没有价值,提出很多修改的意见”,柴科夫斯基说:“我不会修改任何一个音符!”,然后义愤填膺的走人。


之后柴科夫斯基把这首协奏曲献给了汉斯·冯·比洛,比洛去美国的时候,带上了这首协奏曲,1875年10月25日,在波士顿首演,之后的一个月又在俄国上演,尼古拉·鲁宾斯坦最终改变了自己的看法,这首协奏曲成为音乐会上的热门曲目。基辛说他自己经常用柴一钢协来试钢琴,因为开头的和弦太棒了!


莫斯科大剧院1875年委托柴科夫斯基创作《天鹅湖》,故事取材于俄罗斯古老的童话,由别吉切夫和盖里采尔编剧,是柴科夫斯基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由于原编导在创作上的平庸以及乐队指挥缺乏经验,致使1877年2月20日首演失败。 直到1895年,在彼得堡的演出,才获得了惊人的成功。


3音乐风格编辑

柴科夫斯基是在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思想高涨时期走上创作道路的,从创作基本面貌上看,柴科夫斯基的前期创作比较倾向于表现对光明欢乐的追求和信心,而后期则更倾向于表现深刻的悲剧性。他在70年代末所写的《第四交响曲》和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则属于他在前后两个时期交界时的作品。


交响曲

交响曲在柴科夫斯基作品中占突出地位。柴科夫斯基一生共写过六部交响曲和一部标题交响曲。


柴可夫斯基 画像

柴可夫斯基 画像(10)

他的第1、第2、第3交响曲写于70年代中期以前,均属于前期创作。这三部交响曲体现了柴科夫斯基与М.N.格林卡以来俄罗斯交响音乐传统的联系。这三部交响曲都属于生活风俗性和抒情性作品,在主题上往往采用民歌素材。


柴科夫斯基的后三部交响曲以及《曼弗雷德》交响曲。属于后期创作,风格上转向深刻的心理刻划,它们的主题思想都属于表现主人公对幸福的渴望和阻挠幸福的“厄运”之间的矛盾冲突。


f小调《第四交响曲》写于1877-1878年,作者把此曲献给梅克夫人,但在总谱手稿上只写“献给我的挚友”。柴科夫斯基赋予这部交响曲的序奏主题以极重要的意义,让它贯穿整个交响曲的4个乐章,称它为整个作品的核心,是“厄运”的象征。虽然在第1乐章中个人和厄运间发生了悲剧性的激烈冲突,但在末乐章中则体现了力图摆脱苦闷,走向人民,从人民的欢乐中获得对生活的信心的乐观结局。


e小调《第五交响曲》写于1888年。在这部交响曲中也有一个代表“厄运”形象的序奏主题贯穿全曲,并且全曲的最后也是在凯旋式的尾声中结束。


b小调《第六交响曲》写于1893年,此曲完成后,柴科夫斯基接受其弟莫杰斯特的建议,题名为《悲怆》。此曲是柴科夫斯基悲剧性交响曲创作的高峰。全曲在经过激烈的戏剧性冲突和对生活的美好憧憬之后,达到的是悲剧结局。末乐章一反交响曲的传统布局,用非常近似追思曲气氛的慢板代替了热烈的终曲。


标题交响曲《曼弗雷德》写于1885年,这是根据G.G.拜伦的同名诗剧而写的交响曲,抑郁寡欢的主人公的最后命运是充满悲剧性的。柴科夫斯基交响曲中所蕴含的感情十分丰富,复杂,深刻,感人。正是因为他在创作过程中内心不断涌动的情感使他经常打破传统交响曲的模式,将自己的感情完全表达出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柴科夫斯基的交响曲是最感人至深的。


歌剧

柴可夫斯基图片集(2)

柴可夫斯基图片集(2)(18)

歌剧是柴科夫斯基创作中另一重要领域。柴科夫斯基一生共写过11部歌剧,其中最卓越的作品是他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和《黑桃皇后》。这两部歌剧的脚本都是根据A.C.普希金的同名作品改编的。


《叶甫盖尼·奥涅金》写于1877-1878年。歌剧表现了塔吉雅娜、奥涅金、连斯基等几个贵族青年由于厌倦了本阶级的生活方式,在朦胧地追求理想的生活道路上所经历的悲剧,表现了历史的趋向。音乐以悠长、抒情的旋律,细致表现人物心理为特征。


《黑桃皇后》写于1890年,所表现的主题思想也是幸福的理想被残酷的现实所粉碎的悲剧。音乐在刻划人物性格、表达戏剧冲突上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舞剧

柴科夫斯基在舞剧音乐创作上也取得了具有世界意义的成就。


他一生写了三部舞剧音乐:《天鹅湖》(1875-1876)、《睡美人》(1888-1889)和《胡桃夹子》(1891-1892),都已成为世界舞剧艺术中影响巨大的作品,广泛流传在各国的芭蕾舞台上。


柴科夫斯基对舞剧音乐进行了许多革新,他克服了过去舞剧音乐的公式化弊病,赋予舞剧音乐以交响性的发展,使之更富于戏剧性,大大提高了舞剧音乐的表现力。


器乐协奏曲

在器乐协奏曲方面柴科夫斯基比较突出的作品是他的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1874-1875)和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1878)。


前者是一部明朗乐观的作品,第1乐章热情洋溢,第2乐章优美抒情,末乐章粗犷豪迈,并在壮丽的凯歌般的音乐中结束了全曲。


后者也是一部充满欢乐情绪的作品,主题音调和俄罗斯民间音乐有着内在的联系,整个作品在质朴的风格中富于青春的朝气和亲切的抒情,并以热烈的具有民间歌舞特点的终乐章结束全曲



下载地址: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柴可夫斯基.pdf:https://t00y.com/file/3325717-416821044


资源链接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柴可夫斯基.pdf: http://545c.com/file/3325717-416821044
标签

中外名人传记柴可夫斯基

发布日期

2020-01-09

擦亮日期

2020-01-09

扫一扫分享下载
资源网址导航
综合

361图书馆 图书酷 全索引

手机

电脑

影音

专业

游戏

体育

儿童

教育

资源分享站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