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资源网(xxURLs.com)
发布资源

走错路,也会到对岸 《不曾走过,怎会懂得》系列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2015.1 【pdf mobi epub txt非扫描】

走错路,也会到对岸封面.jpg

走错路,也会到对岸长图.jpg



1. 《走错路,也会到对岸》是《不曾走过,怎会懂得》系列第二部:你若输不起,如何赢得起?那些我们手忙脚乱犯下的错,最终会化作抵达人生对岸的路。犯错不是你不好,也不代表你能力低下;犯错是一种沉淀,而沉淀,有着最深的力量。

2. 与懊悔和解,与恐惧相安;人生嘛!原是战战兢兢,如今淡然坚定;让疼痛跌倒、怨怼曲折、落寞失意的人,学会放过自己,从容前行。

3. 21位人气与影响力精英领袖,走下神坛,向那些因为走错路而懊丧不已的人们,真挚分享自己曾经狠狠跌倒、狼狈不堪的晦暗岁月,告诉人们如何在人生错道上,找到属于自己的未来路。人生没有一条路会白走,哪怕失败都是反省成长的经验。

4. 《福布斯》《纽约时报》《Vogue》《魅力》《ELLE》《名利场》《纽约客周刊》《环球邮报》等全球著名媒体联袂力荐!

被《出版商周刊》评为“2014年度十大励志书之一”

被《Fast Company》(与《财富》和《商业周刊》齐名的美国具有影响力的商业杂志之一)评为“年轻人必读的十本书之一”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杰西卡•贝考,美国史密斯学院“维特勒工作与生活中心”主任。这本书是她与21位精英领导者的访谈实录,讲述了很多成功者背后更为真实的故事和经历,他们也像我们一样在面临选择时感到彷徨、努力工作却不被认可、,也在人生的关键时刻犯下过致命的错误……但他们在对待错误的方式和态度上却值得我们所有的人借鉴。

目录

你的人生永远不会辜负你

错过,才更懂得 003

总盯着别人的脚步,你当然会走错路 017

无所谓失败,经验罢了 029

我们都是草稿,正在修订中…… 037

最坏又能怎样? 046

经得起失败,才守得住成功 055

没有人能一条直路走到底 066

你是谁? 你想要什么?

生存之上,欲望之下 073

虽会犯错,但坦然 083

青春嘛!原是战战兢兢,如今淡然坚定 095

人生最大的错误是纠结自己会不会犯错 106

你若输不起,如何赢得起? 116

生活有时就是欺软怕硬

自由不是想干吗就干吗,而是不想干吗的时候敢说“不” 125

机遇有时比想象来得快 137

越多拒绝,就越多得到 146

你最好的投资是你自己 158

成长就是试错的过程

与懊悔和解,与恐惧相安 169

一切并非尽在当下 179

这世界最深的温柔,是包容 188

只要是疏漏,就总有机会补救 196

做一些心动却又冒险的事情 204

序言

错路,这是一个很不讨喜的词儿,哪怕只是看着,我们都本能地想要别过头去绕道而行。尤其在“成功学”“励志书”泛滥的当下,人生的意义被简单粗暴地划分为两种:成功则有意义,失败则无意义。于是在我们眼里,错误就如同深渊,一旦跌落,便会粉身碎骨。 我们害怕走错,恐惧和焦虑如影随行。我们谨慎筛选每一条别人走过的“正确道路”,试图用社会的统一标准来要求自己,很努力地在这个标尺上寻找着自己的位置,却无论如何也迈不出自己的脚步。 顾盼周遭,从来没有任何人像这本书一样,安静从容地告诉过我们:“犯错,是一种沉淀;而沉淀,有着最深的力量。”书中的内容就像一本群像故事集,但它不是什么“成功学传记”,而更像一部“人生磨难史”。故事的分享者,有畅销书作家,有摇滚乐队主唱,有弃学从商的科学家,有金融行业的翘楚,也有慈善机构的创始人。尽管他们如今已站在高峰,身后有七彩祥云环绕,却都愿意走下神坛,打破沉默,将曾经狠狠跌倒、狼狈不堪的晦暗岁月摊开来,与我们分享。 你会看到,跟我们大多数人一样,他们都有过沉淀期,也都有过委曲求全、通宵赶工、挤完公交挤地铁的过往时光,甚至有人栽过非常大的跟头。但她们或坚持下去,或另谋出路,然后在破碎中,拼出了未来。事实上,相较于无可挑剔的 “成功史”,人们更尊重这些能够以坦诚之心被分享出来的“血泪史”,尤其当这些故事中还透露着焦虑、沮丧甚至羞愧等情绪波动时。 走这就是故事的力量,你会发现生活的道路款曲相通,我们每个人在人生初期经历的种种情绪皆是寻常:迷茫,不知道什么才是正确的道路;焦虑,不清楚何时才能从细小琐事中突围出来,又能否长远地走下去;徘徊,不明白工作和生活的界线在哪里,所谓的“平衡感”到底又是什么。 乔布斯曾有一篇演讲稿广为流传,是当年为斯坦福大学所做的。其中有一句话翻译过来就是:你要相信,所有你经历的点滴,都会在将来的某一天,串联起来。 不曾走过,怎会懂得。当十年后的某天,你回首凝望就会发现,那些诚惶诚恐的巨大错误,那些微不足道的小小坚持,那些不被人理解的偏冷爱好,总会在某些关键时刻帮你一把,然后在无声的岁月沉淀中,成就了今天的你。就像乔布斯退学后修习的美术字课程,看似是失败时期的无用兴趣,却成就了日后拥有漂亮印刷字体的Macintosh。 只是彼时的你困在局中,浑然不觉罢了。 所以,不要害怕犯错,也不要害怕去经历。没有人是完美的,即便是那些活在众人目光下被万般称羡的成功人士,也各有各的难处和不足。他们都曾走在人生的错路上,但却依旧如我们所见般走到了今天的位置,这并不是因为他们具备多么令人难以匹敌的超能力,而是因为他们身上普遍存在着一种坚韧的品质,这种品质能激励他们直面错误和挫折,并且坚持到底。是的,也许你这次是搞砸了,但这并不意味你就没有了下次。经得起失败,才守得住成功。该犯错的年纪,不要选择了顺遂。趁时光正好,趁锐气犹在,坚韧起来,我们终究还是要在每次走错之后,领悟错路教会我们的至理,勇敢地迈出接下来的每一步,直到对岸。

文摘

版权页:




生存之上, 欲望之下 “这个社会,有太多人习惯于屈从公司的压榨,他们从没想过为自己争取本该获得的更高回报,仅仅是简单地满足于现状。而我想说的是,如果连你都低估自己的价值,那么这个世界当然也不会给予你更多。” 重视第一份工作,也要重视第一份薪水 一直以来,我的梦想都是当一名新闻工作者。在我早期所做的工作里,有一份工作是在《洛杉矶先驱考察家报》当记者。那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他们给我的周薪是200美元左右。我知道这个薪水很低,但没有提出过异议,因为能够拥有这份工作我已经非常开心了,况且当时的我年轻、单身,靠这点微薄的工钱还是能生存下去的。 两年之后,我加入了记者工会,并在偶然间看到一份记录着同行薪水的表单。我一边看着,一边惊诧;因为表单上任何人的薪水都比我高。原本我只是以为,员工的薪水高低是根据工龄长短按一定比例计算的,可事实上,很多人的薪水都超出了既定比例。我感觉自己受到了欺骗,想要求加薪,又焦虑于自己没准儿就只值这么点钱呢,迟迟不敢提出申请,直到后来《洛杉矶先驱考察家报》停刊,我才真正踏上了一条为自己的价值而战的学习之路。 二十几岁时,加利福尼亚《橘郡纪事报》雇佣了我。这家报纸发行量更大,运营情况也更好。当雇佣我的那位编辑给我打来电话询问期望薪资时,我只说了一个高于之前薪水的数字。编辑听完笑了,然后告诉我:“我们能给你更多!”要知道,碰上这样既坦诚又慷慨的雇主是非常难得的。如果你能提前对现行工资标准做些调查,当然最好。 即使是在前互联网时代,只要你想了解标准的工资行情,也还是能从好朋友那里探得一二的。 知道自己为什么有资格争取加薪 在为《纽约时报》写了好几年专栏之后,我的编辑某天突然对我说:“你应该申请加薪了,所有的男作家都涨了。” 说真的,我很感激《纽约时报》能够提供给我这么一个平台开设专栏,但这回,“别人都涨了唯独我没有”再一次将我激恼。 事实上,我算是一名成功的自由撰稿人(而且写得最多的还是财经类文章!),可丝毫不懂什么谈判之道。对申请加薪这种事,我有些不自在,但还是强迫自己去问那位编辑自己该做些什么;然后,咬咬牙,写了一封电子邮件发给经济版编辑,申请涨薪50美元。过程中我总忍不住去想,自己会不会被看作一个贪婪、自负、期望过高的人? 走他们肯定会拒绝我的请求吧? 但经济版编辑只简短地回复了一个字,“好”。 通过这件事我发现,就谈论薪水而言,除了那些天生的谈判专家,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些望而却步。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必须努力弄清自己的价值,并为此积极争取,就算结果没能如你所愿,也不要为此焦虑。雇主在决定是否给你加薪时,会考虑到很多因素,对此,我们要予以理解。但是,如果某个雇主低估了我们的价值,也少付了我们应得的报酬,那就毫不犹豫地离开吧。 你要做的不是请求,而是陈述 其实,在面对别人给出的价钱时,我也不能始终如一地坚持自己想要的。只是现在,当我已经是名成功的自由撰稿人,在《纽约时报》设有专栏,还出版了一本畅销书后,才变得更加有底气。如果某本杂志给我的稿酬是1美元/字,我就会强装镇定地说:“嗯,我通常都是2美元/字。” 后来我加入了一个新闻工作者组织,其职责是收集并(匿名)发布各类媒体的薪资水平。我曾有过1.5美元/字的收费经历,但是后来发现有的人是1.75美元/字,所以现在,我总会在谈判之前做好调查。而且我也知道,雇方给出的报价一般都处于中间水平。如果你的要求是2美元/字,那么他们给出的报价就会在1.75美元/字左右。可别小瞧了这点差价,所谓集腋成裘,加起来可就不是个小数目了。 最近,有人邀请我为某本高校杂志写篇稿,并问:“你的收费标准是什么?”通常情况下,我的稿酬取决于刊物本身,有时是1美元/字,有时是2美元/字,于是我告诉他:“大概1.5美元/字。” 那个人很爽快地答应了,反倒我当下就后悔不已,为什么不说2美元呢?就因为这一时的软弱,我损失了近800美元。可转念一想,这种软弱都源于自己内心深处对“过分吹嘘”自己的担忧,比如,我们会在心里打鼓,“要是我不值这个价怎么办”? 所以,懂得谈判之道是一回事,真正运用起来又是另一回事了。我曾采访过一位理财顾问,她告诉我在练习做一名专业的推销员时,她每天都必须打上百个电话,说服陌生人来购买自己的金融产品。起初她屡屡受挫,产品还没介绍完,电话那头就已经挂断,后来主管告诉她:“永远不要问客户‘您是否愿意购买500股IBM的股票?’”而是要开门见山:“我们这里有大量的IBM优质潜力股,您是要买500股呢,还是1000股?”几乎所有的顾客都会回答说:“那就先来500股吧。” 很少有人能在瞬间冷静下来,然后大声质问:“1股都不要,你脑子有病吧?” 这个道理在我们争取加薪时,也是同样适用的:你要做的不是请求,而是陈述。“这是过去六个月/一整年来,我对公司所做的贡献:提升了公司的效益,争取到了N个大客户,开发了XXX、XXX等一些颇具发展潜力的新项目。因此,我希望公司能给我增加10%~15%的薪水。”请记住,千万不要惴惴不安地问公司“是否”能给你加点薪——当你感到底气十足时,就已经成功了。 关于谈薪,你不得不知道的事 记得有一次,一位编辑在读完我的书后找到我,说:“我们很喜欢你的作品,想请你为我们写点东西,稿酬是30美分/字。”对此,我甚感荣幸,却也忍不住想:这真是不能再少了吧。向他们多要点稿酬?有必要吗?他们既然都开出30美分/字的价位了,又怎么会增加到我的正常水平呢? 后来,我无意间跟我先生提起了这件事,他劝我至少要向对方表明立场,告诉他们,我的市场价格要比他们的报价高出许多。于是我回了一封邮件,表达了自己的谢意,并在结尾处加了一句话:“我的稿费标准要比你们的预算高一些。”那位编辑很快回复说:“好的,那2美元/字如何?”就这样,我把一份原本不可能的工作变成了现实。 请记住,其实对大多数人来说,询问或谈论薪水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儿,但你这么做的最坏结果也无非是被拒绝罢了。不要把事情想得太复杂。我们总在担心得到的越多,付出的就越多,而一旦获得加薪,就意味着凡事都要做到完美。我就有这么一位朋友,她是一位特别棒的新闻工作者,但是每每涨薪时她非但没有一丝兴奋,反倒觉得胃部一阵抽搐。因为面对多加的薪水,她觉得自己还不够好。 此外在我看来,关于谈薪,发邮件会显得容易一些。在新闻工作中,我学会了一点:如果你给了别人一个台阶,他们就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踩上去,尤其是在电话里。我们通常都希望自己表现得尽量亲和友善些,所以下意识地会说出“我知道这是你们的困难时期,可能没办法付这么多”这样的话(这时,他们肯定会顺水推舟地说“是啊,你说得太对了”)。但是,在电子邮件里,我们就可以表现得强势些,并且留下书面记录。 如果不得不在电话中甚至是面对面地谈论报酬问题,那么就在提出自己的要求后,让沉默替你说话。这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在谈判过程中,我曾用过的最关键的说辞包括:我的稿酬通常是××,或者,我所了解的行业标准是××。如此一来,我们就进入了商业谈判模式,而不是你值多少钱,或者你想要多少。另外要记住,千万别说你“想要”什么,也不要怀有任何歉意。 所谓“谈钱伤感情”,每当我们为钱而谈判时,一定要先思考一下:从谈话的内容到若是遭到拒绝应该如何应对,全都要在脑海中先过一遍。而且,请记住:就算被拒绝了,也不是你的错。 走当然了,有的时候即使报酬少了些,你也会接受一份工作,因为你觉得在钱财之外,你将收获其他的东西——比如经验或者声望。但是,千万不要仅仅为了获得“曝光率”而掉入免费工作的陷阱,尤其是在现今社会。也许这样做是值得的,但要知道,曝光率可不能当钱使,你得到的不过都是剥削罢了。 艾莉娜•塔根:新闻工作者,在《纽约时报》拥有个人财经专栏,该专栏获得了美国商业编辑和作家协会颁发的“最佳商业写作奖”。


资源链接
标签

成功学励志与成功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心理学通俗读物信念、意志、行为

发布日期

2019-02-18

擦亮日期

2019-02-18

扫一扫分享下载
资源网址导航
综合

361图书馆 全索引 图书酷

手机

电脑

影音

专业

游戏

体育

儿童

教育

资源分享站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