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的艺术 树强 2004.1 【pdf mobi epub txt非扫描】
《平衡的艺术:德国红绿联合政府外交研究(1998-2005)》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吴江,博士,副教授,1998年起任教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主要研究领域为德国外交、欧盟一体化进程以及外语教学法,多次赴德研修和访学。用德语讲授的德国外交课程于2013年5月获北京高校第八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文史类(A组)一等奖、…佳教案奖和…佳演示奖,2015年1月获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现状
第二节研究方法
第二章外交平衡术之具体表现
第一节单极和多极之间的平衡
第二节利益和道义之间的平衡
第三节外交和内政之间的平衡
第三章外交平衡术之理论根源
第一节“三次大辩论”
第二节新现实主义视角
第三节新自由主义视角
第四节建构主义视角
第五节理论面临的困境
第四章外交平衡术之内生根源
第一节两种政治文化的并存
第二节地缘政治导致的两难
第三节历史反思导致的两难
第四节新一代领导层的诞生
第五节红绿联合执政的两难
第六节红绿联合政府的解体
第五章外交平衡术之外生根源
第一节世界新旧格局的交替
第二节全球化时代的挑战
第六章外交平衡术之总体评价
第一节克制文化和责任文化交织共生
第二节德国外交的平衡路径尚未成型
第七章外交平衡术之延续影响
第一节默克尔执政时期德国外交平衡术的实践
第二节施泰因迈尔的“开明现实主义”外交理念
结语外交之道,贵在平衡
附录1德国红绿联合政府(1998~2002)执政纲领(外交和安全政策部分)
附录2德国红绿联合政府(2002~2006)执政纲领(外交和安全政策部分)
附录3干预还是克制?——2014年特恩斯市场研究公司政治研究部针对德国人对待外交的态度进行的
抽样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参考文献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第一,不同的政治文化经历
二战结束后,德国被一分为二,地处冷战前沿的两个德国仿佛就是冷战的缩影:政治上对抗、军事上对峙、意识形态上对立、经济上对垒。40年来不同的政治和社会经历不可能在一夜间消失。战后的联邦德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并发展了社会市场经济,采用联邦议会民主制政体,其政治制度具备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共同特征:人权、民主和权力制衡。而战后的民主德国则效仿“苏联模式”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采用人民议会民主制政体,发展以计划经济为主的经济。两种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孕育了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和政治文化。经历过新社会运动的西德居民更加注重“民主”“自由”“环保”,其价值观打上了较深的“后现代”烙印;社会主义体制熏陶下的东德居民更加关注“平等” “安定”“团结”。随着1600多万缺乏西方民主经验的新公民的加入,德国的政治也进入了一个未知的领域。1997年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虽然大部分的东部居民赞成实行民主体制,可是在“联邦德国的民主体制是否是最好的国家形式”这一问题上,西部居民有2/3赞成,赞成这一说法的东部居民只占1/3。1999年Forsa的一项问卷调查表明,61%的东部居民对德国的民主状况感到失望,60%的西部居民则表示对德国的民主状况感到满意(参见Ahbe und Gibas,2001)。“从总体上看,德国政治文化中的传统因素如国家主义、非政治的内向倾向、惧怕冲突、形式主义等,仍在东德社会随处可见,影响颇深;而在西德,这些价值传统几乎见不到踪影,……相较之下,多元化的、务实的和追求闲适的西德社会对东德人是陌生的……”(连玉如,2003: 447)
第二,东西部经济水平发展不均
“尽管1991年西德以每季度410亿西德马克的数量向东德稳定地输出商品和劳务,令人担忧的是反方向的流动却一直很弱,而且科尔总理颇为自信的东部‘经济奇迹’并未出现。
资源链接
标签
发布日期
2019-02-20
擦亮日期
2019-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