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资源网(xxURLs.com)
发布资源

权谋残卷 张居正 2003.9 【pdf扫描】

权谋残卷封面.jpg



《罗织经(最奇特的典籍)》最奇特的典籍:让人冷汗迭出的整人诡计全书

——罗织经

《小人经"坏人哲学"》“坏人哲学”:史上 关于小人“智慧”的全纪录

——小人经

《权谋术(处世绝学)》处世绝学:世界 名相的权谋要术

——权谋书

《守弱学(人生胜经)》人生胜经:弱者转强、强者恒强的谋世绝学

——守弱学

《韬晦书( 功效的学问)》 功效的学问:使隐忍具有智慧的至上心法

——韬晦术

《止学(胜败荣辱书)》胜败荣辱书:人生之大境界从本学起

——止学

《解厄鉴(趋利避害书)》趋利避害书:先有血泊与泪水而后可驭人生

——解厄鉴

《仕经(做官学)》做官学:三千年历史中 一部退则保全、进则建功的官经

——仕经

作者简介

作者:(北宋) 晏殊^(唐) 来俊臣^(明) 张居正^(五代) 冯道^(西晋) 杜预^(明) 杨慎^(五代) 长乐老^(隋) 文中子 译者:杨明刚^马树全^史半山


晏殊,字同叔,北宋著名的“太平宰相”,十四岁即因才华洋溢而获赐同进士出身。在朝为官五十多年。这部《解厄鉴》虽没有其诗词之华美,却句句真言,句句智慧。

来俊臣,唐武则天时代的酷吏。少时凶险,不事生产,他因告密得武则天信任。他和羽党共撰《罗织经》,作为告密的典范,罗织人罪,陷害无辜。他们实行广泛的秘密侦查,集整人之大成,是请君入瓮的发明者。

张居正,字叔大,明神宗朝执掌大权的内阁首辅,雷厉风行的改革家。居正有天造之才,几乎以一己之力实现了明代中兴,成为世界名相。其卓越的政治智慧和对权谋术的谙熟使他对人、事的掌控几乎达到随心所欲的地步。这本尘封的残卷《权谋书》正是对一代权相张居正处世兵法的最精彩总结。

冯道,号长乐老,五代人。他宦海沉浮三十余载,经历了五朝十主,始终宠信不衰,号称“不倒翁”。冯道是做官的专家,免不了有很多为官的心得,这一部《仕经》讲的正是他的做官绝学。

杜预,字元凯,这部由今人集录而成的杜预谋略专论“守弱”,而“守弱”恰是杜预平生的“图存”“图强”之道。

杨慎,字用修,号升庵,明正德年间状元,明朝三大才子之一。为官后因年轻气盛、禀性刚直,在著名的“撼门事件”中,险些惹下杀身之祸:后发愤研究韬晦之术,得以颐养天年,并有此奇书流传于世。

王通,号文中子,王通身不在庙堂,却以“王佐之道”为己任,其著述所论也多为“天下之事,帝王之道”。

长乐老,冯道,号长乐老,五代人。其一生为官三十一年,经历了五朝十主,却能高居相位二十余年,创造了官史上罕有的奇迹。冯道于官场左右逢源,生逢兵戈不息之乱世,竟似闲庭信步,被司马光指为“求生害仁”。而这本《小人经》,乃是由其特殊人生经历淬炼而成,从其涉及的利害关系和诡异程度看,我们所有的人都低估小人的智慧了。

目录

《罗织经(最奇特的典籍)》目录:

阅人卷第一

事上卷第二

治下卷第三

控权卷第四

制敌卷第五

固荣卷第六

保身卷第七

察奸卷第八

谋划卷第九

问罪卷第十

刑罚卷第十一

瓜蔓卷第十二


《小人经"坏人哲学"》目录:

圆通卷第一

闻达卷第二

解厄卷第三

交结卷第四

节义卷第五

明鉴卷六

谤言卷七

示伪卷八

降心卷九

揣知卷十

附录 鬼谷子巧制小人八招


《权谋术(处世绝学)》目录:

智察卷一

筹谋卷二

用人卷三

事上卷四

避祸卷五

度势卷六

攻心卷七

权奇卷八

谬数卷九

机变卷十

讽谏卷十一

中伤卷十二

美色卷十三


《守弱学(人生胜经)》目录:

卷一 敬强篇

卷二 保愚篇

卷三 安贫篇

卷四 抑尊篇

卷五 守卑篇

卷六 示缺篇

卷七 忍辱篇

卷八 恕人篇

卷九 弱胜篇


《韬晦书(最具功效的学问)》目录:

隐晦卷一

处晦卷二

养晦卷三

谋晦卷四

诈晦卷五

避晦卷六

心晦卷七

用晦卷八


《止学(胜败荣辱书)》目录:

智卷一

用势卷二

利卷三

辩卷四

誉卷五

情卷六

蹇卷七

释怨卷八

心卷九

俢身卷十


《解厄鉴(趋利避害书)》目录:

藏锋卷一

隐智卷二

戒欲卷三

省身卷四

求实卷五

慎言卷六

节情卷七

向善卷八


《仕经(做官学)》目录:

修身第一

明察第二

远猷第三

雅量第四

事上第五

御下第六

用人第七

守身第八

谋略第九

才辩第十

序言

(总序)

也许,真的像有人所说的,中国文化是一种谋略型的文化。但是,当下谋略类书籍的流行,却似乎与所谓的“谋略型中国文化”并无太大的关系,起码没有本质的联系。因为文化的深处未必是谋略,而“谋略”的深处一定是文化。

在中国历史上,存在着儒、道、兵、法、墨、纵横、阴阳等许多学派。这些主要的学派不仅都非常关心政治,还都不约而同地指向了“治人”;而治人就必须讲究方法,讲究方法就是智谋,就是谋略,就是权术。然而,当时的实际情形是智谋被提升为一种牢不可破的社会制度性的规范和原则,各种学派和文化都在智谋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纳入了谋略的范畴,成为智谋的不同组成部分。这样以来,中国的智谋型文化就形成了。

在历史上,对中国的智慧、谋略、政治有影响的学派虽有十几家,但影响最大的主要是儒、道、法三家。中国的智慧和政治虽然常常呈现出纷纭复杂的状态,其实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掌握了这三家的思想精核,也就把握住了中国的谋略和智慧。

儒家的智慧是极为深刻的。它是一种非智谋的大智谋,其运谋的方法不是谋智,不是像法家或兵家那样直接以智慧迫使对方服从;而是谋圣,即从征服人心着手,让人们自觉自愿地为王道理想献身。用今天的话讲,就是非常注重做“政治思想工作”,首先为人们描绘一幅美好的蓝图,并百折不挠地到处宣传这种理想,直到人们心悦诚服。其实,这已经不是儒家谋略的高明,更不是儒家谋略比别的学派的谋略狡诈,在这里,它已经上升到了人性、人道的范畴。这就是儒家智谋的合理性之所在,也是其成为真正的大智谋的根本原因。

法家的智慧很特殊。法家之法作为君主统治天下的手段,是建立在非道德的基础上的。法家之法的根源在于封建集权制,因此,它就特别强调“势”。“势”就是绝对的权威,是不必经过任何询问和论证就必须承认和服从的绝对的权威。有“法”无“势”,“法”不得行;有“势”无“法”,君主不安。但如何才能保证“势”的绝对性呢?这就需要“术”。“术”就是统治、防备、监督和刺探臣下以及百姓的隐秘的具体权术和方法。中国的“法制”最发达的地方就在于“法”与“术”联手创造的御臣、牧民的法术系统。“法”的实质是强力控制,“势”的实质是强权威慑,“术”的实质则是权术阴谋。这些都是直接为维护封建王权服务的。

道家的智慧是极为聪明的。黄老的有关著作处处流露出智慧的优越感,处处显示出对别的学派的鄙夷和不屑。黄老道术自以为是最聪明的学说,它认为天地万物都受道的支配。道是绝对的,永恒的,是永远不可改变和亵渎的;世间的人是有限的,对于道只可以体味、尊重和顺应。那么,如何体味和遵循道呢?黄老哲学认为,那就是要顺应自然,要无为,然后才能无不为。所谓“圣人无心,以天地之心为心”,说的就是圣人没有自己的主张,万物的自然运行就是圣人的主张。人如果不能体察道,就不能“知常”,不能顺应自然,在现实中就容易招致祸害。

当然,在具体的历史进程中,这三家的智慧从来没有单独存在过,总是相互融合,甚至进而吸收其他学派的思想,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背景下各个学派的思想相互消长而已。

智谋型文化对于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有着很大的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们民族的性格特征。当然,这里不仅有正面的影响,也有负面的影响。在一定意义上讲,中国人的学问往往被理解成谋略,“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就是很有代表性的话。有许多中国人把自己的一生都花在谋划、算计别人上,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内耗。遗憾的是,谋划和算计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仅有用,而且早已上升为一种根深蒂固的为人们所称许的处世态度。它已经不是一种“术”,而是人生的“道”,已成为中国人难以改变的文化精神。一般所说的中国人善于“窝里斗”,就由此而来。

然而,中国的智慧首先是道而不是术,也就是说,术只是道的表现形式,道则是术的根本,是术的决定因素。只要掌握了道,术就会无师自通,就会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无论是儒家、道家,还是法家、兵家,他们都是正大光明的“阳谋”学派,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要求首先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加强自己的人格修养,然后才是智慧谋略。如果颠倒了这一关系,那就无论如何也弄不懂中国的智慧。

所以鲁迅先生说:捣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成大事者,古今未有。

因为,权谋决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中国权智在本质上是一种至为深刻的文化,只有人的身心内外都渗透了这种文化,才能自然而然地达到内谋谋圣、外谋谋智的境界,才能成为真正的圣、智兼备的谋略家。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冷成金

文摘

《解厄鉴(趋利避害书)》插图:



《罗织经(最奇特的典籍)》插图:



《权谋术(处世绝学)》插图:



《仕经(做官学)》插图:



《守弱学(人生胜经)》插图:



《韬晦书(最具功效的学问)》插图:



《小人经"坏人哲学"》插图:



《止学(胜败荣辱书)》插图:


资源链接
标签

政治制度史政治与军事人文社科在线试读中国政治

发布日期

2019-02-20

擦亮日期

2019-02-20

扫一扫分享下载
资源网址导航
综合

全索引 图书酷 361图书馆

手机

电脑

影音

专业

游戏

体育

儿童

教育

资源分享站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