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的临床及生物学研究
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的临床及生物学研究
作 者 : 宗香萍
学位授予单位 : 苏州大学
学位名称 : 硕士
导师姓名 : 吴德沛;陈苏宁
学位年度 : 2017
关键词 : 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临床
摘 要 : 第一部分单中心2724例费城染色体阴性的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目的对本中心2724例费城染色体(Ph)阴性MPN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本中心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s)的驱动基因分布、临床参数、细胞遗传学及疾病进展,以期揭示本中心Ph阴性MPNs患者的临床特点。摘要中首次出现英文缩写要有中文标识方法收集2724例自2009年至2016年在本中心诊断Ph阴性MPN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驱动基因突变情况及临床参数。结果1.2724例Ph阴性MPNs患者的一般特征:病种分布:ET患者1754例(占64.39%),PV患者784例(占28.78%),PMF患者186例(占6.83%)。年龄分布及性别比例:本中心MPNs患者发病可处于各年龄段,中位发病年龄59岁(3-95岁),其中以40-79岁的中、老年人发病率最高。男女比例:1.015:1。2.2724例Ph阴性MPNs患者驱动基因突变的发生情况:本中心JAK2V617F检出率70.2%(1904/2711),其中ET 62.03%(1088/1754),PV 90.1%(706/784),PMF 63.58%(110/173);JAK2 exon12基因突变率0.77%(16/2077),其中ET 0.1%(2/1754),PV 4.3%(14/323),CALR exon9基因突变率32.7%(230/703),其中ET 32.9%(206/625),PMF 30.77%(24/78);MPL exon10基因突变率3%(17/568),其中ET 2.8%(14/500),PMF 4.4%(3/68),其中发现一例ET同时合并JAK2V617F及CALR exon9基因突变。3.2724例Ph阴性MPNs患者基因突变与临床特征相关性分析:本研究中JAK2V617F突变组较JAK2 12号外显子突变组及突变阴性组,具有高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更高特点(P<0.001)。ET中JAK2V617F阳性患者较CALR、MPL突变及突变阴性患者具有更高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更高的血红蛋白浓度(P<0.05)。CALR基因突变阳性患者较JAK2V617F阳性患者表现为显著升高的外周血血小板计数(P<0.001)。突变阴性患者较其余组具有低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低,低血红蛋白的特点。4.2724例Ph阴性MPNs患者细胞遗传学分析及疾病进展ET患者克隆性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为5%(66/1339),染色体畸变类型主要以染色体数目异常为主,最常见-y异常(12/66,18.18%)。PV患者中克隆性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为5.2%(31/593),最常见染色体异常为三体8和三体9(均为6例,占19.35%)。PMF患者克隆性染色体异常发生率24.6%(34/138),以复杂异常为主(16例,占47.06%)。PMF中异常染色体发生率明显高于ET及PV(P值均<0.001)。1754例ET患者中,9例进展为AML(0.51%),3例进展为MDS(0.2%),7例进展为MF(0.4%),3例转化为PV(0.2%)。784例PV患者中,1例进展为MDS(0.12%),5例进展为MF(0.64%)。186例PMF患者中,9例进展为AML(4.8%),2例进展为MDS(1.1%)。PMF转化AML发生率明显高于PV及ET(P<0.001)。结论1.本中心Ph阴性MPNs患者以40-79岁的中、老年人发病率最高,且整体ET发病率高于PV及PMF。2.本中心Ph阴性MPNs患者驱动基因突变谱及发生率与既往报道相符,不同驱动基因突变临床特点存在差异;PMF组较ET及PV有较高的克隆性染色体异常发生率及向AML转化风险。第二部分原发性骨髓纤维化中WT1与DIPSS-plus的关系目的检测57例初诊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患者WT1基因的表达,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WT1基因在PMF患者中的表达及与DIPSS-plus的关系。方法1.通过Q-RT-PCR技术检测57例初诊PMF患者骨髓标本中WT1基因的表达及abl内参基因的表达,WT1基因表达水平=WT1拷贝数/10000 abl拷贝数。以WT1基因表达水平300copies/10000 abl copies作为临界值。2.应用相关统计学方法分析WT1基因的表达与DIPSS-plus危险分层的相关性。并完善57例患者随访信息,分析PMF患者中WT1基因表达与其他临床因素的相关性,探讨其与病情进展的关系和临床意义。结果1.DIPSS-plus把PMF分成低危,中危-1,中危-2,高危组四组。WT1基因在以上四组表达量的中位数逐渐升高,在高危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余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在低位,中危-1,中危-2三组可见表达量增加的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2.PMF转化AML后WT1表达量明显高于转化前总体及高危组,P值分别为0.004和0.013。3.高表达组血小板低于100′109/L的患者明显多于低表达组(30.4%VS 6%,P=0.023);高表达组全身症状发生率要高于低表达组(65.2%VS 35.3%,P=0.026),同时脾脏大的发生率也高(87%VS 56%,P=0.013)。结论WT1基因在PMF各危险分层均有表达,其表达水平与疾病进展呈正相关,可作为临床上对PMF病情的高危评估、预测病情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第三部分62例三阴性MPN二代测序结果分析目的运用高通量靶向测序技术检测三阴性MPN患者的异常突变,以期探索三阴性MPN可疑的致病因素。方法1.收集62例三阴性MPN患者骨髓标本(ET 29例,PV 25例,PMF 8例),提取DNA,送检二代测序(390个目标基因),通过与数据库比对,筛查剔除SNP。2.按照基因功能不同分成信号通路活化,染色质调节,DNA损伤修复,表观遗传学调节,RNA剪接,转录因子,及其它分组,观察各疾病亚型中基因突变数量及组群分布差异。结果1.62例三阴性MPN中51例(82.3%)患者检测出至少一种基因突变,11例(17.7%)未见基因突变,其中包括6例ET,4例PV,1例PMF。所有病例中共检测到126频次的基因突变,其中ET组中51频次基因突变,PV组中46频次基因突变,PMF组中29频次基因突变。ET组人均1.76频次基因突变,PV组人均1.84频次基因突变,PMF组人均3.63频次基因突变。2.信号通路活化基因突变(包括KIT,NRAS,KRAS,MPL,CBL,MPL)PMF组分布最多,明显高于ET及PV组(P=0.016,P=0.029),ET及PV组两者之间并无差异(P=0.967)。3.除JAK2V617F及12号外显子以外,我们在1例ET及1例PV中发现JAK2 R443X(exon 11)、T810I(exon 18)两个突变。同时在1例PMF及1例ET的MPL 10号外显子之外也发现突变,分别为Y591D(exon 12)及G446E(exon 9)。结论三阴性MPN基因突变呈现多样性,PMF人均基因突变数高于ET及PV组。三阴性PMF基因突变谱与ET及PV明显不同。在JAK2及MPL基因的热点突变点以外存在其他位点可能导致疾病发生。
下载地址:
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的临床及生物学研究.caj:https://t00y.com/file/3325717-406592805
资源链接
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的临床及生物学研究.caj: http://545c.com/file/3325717-406592805标签
发布日期
2019-11-14
擦亮日期
2019-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