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时代 技术、工作与经济的未来 马丁福特 2015.7 【pdf扫描】
《机器人时代》:为什么珠三角的中国制造业基地频频出现倒闭潮?为什么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精尖制造业正在向本土回流?中国制造业的救命稻草在哪里?
机器人时代到来了!工信部声称,机器人自动化将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这一目标的重要工具。《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新华网》盛赞:中国迎来机器人大发展时代。
机器人和自动化将是催生中国制造业大洗牌的最主要因素。想了解这个即将被机器人和自动化改变的世界,此书必读。
名人推荐
这本书值得人们阅读的最重要的理由在于,作者提出的问题,把人们的阅读时间,从花在相对不太重要的主题上,引向一个权重更大的主题上,指向他说的“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事件”。
——姜奇平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中国社科院信息化与网络经济室主任
通过灵敏地洞见改变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力量,马丁·福特把自己推到了讨论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经济未来的中心。他作为一位企业家,是很多他所揭示的趋势中的先驱者,因此所言极具可信度、洞察力和激情。商务人士,政策制定者,以及各类专业人士应该在机器人窃取他们的工作之前马上阅读这本书。福特为我们提供了一幅通往未来的路线图。
——肯尼思·库克耶 大数据研究专家、《大数据时代》作者
马丁·福特的《机器人时代》是一本非常重要且精彩的书。智能机器、人工智能、纳米技术,还有“物联网”正在改变经济的各个领域。智能机器将要带来的是一个享有繁荣、休闲、医疗保健和全民教育的世界,还是一个充满不平等和大规模失业,且富人与穷人之间、机器与工人之间战争不断的世界呢?福特并没有说他知道所有的答案,但他提出了正确的问题,并给出了一个高度透彻和概括的讨论观点。这是一本很好的书,让我们深切窥到了我们可能的未来。
——杰弗里·萨克斯 著名全球发展问题专家、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
自从勒德分子出现以来,悲观主义者们就相信技术会损害就业。马丁·福特非常清晰地说明了为什么对于就业来说,今天的自动化技术比以前的技术创新更具破坏性。每个关心未来就业的人都必须阅读这本书。
——罗伯特·斯基德尔斯基 华威大学政治经济学名誉教授
作者简介
马丁·福特,机器人革命、人工智能、工作自动化领域的一流专家,在计算机设计和软件开发领域拥有超过25年的实践经验,著有《未来之光:自动化、技术发展和未来的经济》一书。
目录
目录
专家推荐一 //I_
专家推荐二 //_V
中文出版序 //__I
前 言 //__V
第一章 自动化浪潮 //001
多功能的机器人工人 //007
机器人大增长时代即将到来 //008
制造业就业和工厂“回流” //011
服务业:工作机会的来源 //015
云机器人 //023
农业中的机器人 //025
第二章 这一次截然不同吗 //031
七大致命趋势 //038
技术进步的故事 //055
展望未来 //063
第三章 信息技术:前所未有的破坏力量 //067
加速和停滞 //070
为什么信息技术与众不同 //075
比较优势和智能机器 //080
长尾的专横 //082
一个道德问题 //086
第四章 岌岌可危的白领工作 //089
大数据和机器学习 //094
认知计算与IBM沃森 //104
在云端建造模块 //112
前沿算法 //115
境外生产和高技能工作 //123
教育与机器结合 //129
第五章 慕课革命 //137
慕课的崛起 //142
大学学分和能力为基础的文凭 //145
濒临崩溃的边缘 //150
第六章 机器人医生 //157
医学领域的人工智能 //161
医院及药房机器人 //167
老年人护理机器人 //169
数据力量的释放 //173
医疗保健费用和功能失调的市场 //174
第七章.技术与产业的未来 //191
3D打印 //195
自动汽车 //200
第八章 技术如何影响经济的增长 //213
一个思想实验 //216
不消费的机器 //218
不平等和消费支出 //221
经济学家的智慧 //225
技术和自动化如何影响经济增长 //229
当不平等扩大,经济增长是否可持续? //235
长期风险:被机器挤压的生存空间 //239
技术和劳动力老龄化 //244
中国和其他新兴经济体的消费需求 //247
第九章 超级智能和奇点 //253
奇点 //259
阴暗的一面 //264
先进的纳米技术 //267
第十章 新经济模式 //277
教育收益的减少 //280
反自动化观点 //283
基本收入保障 //287
激励很重要 //292
市场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 //295
佩兹曼效应和经济风险承担 //298
挑战、缺点和不确定性 //299
花钱成全基本收入 //302
人人都是资本家 //304
近期的政策 //307
结 语 //313
致 谢 //317
序言
中文出版序
本书缘起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当时我在硅谷成立了一家小公司,为微软开发技术软件。那个时候,软件公司仍然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软件被刻在光盘上,要运行软件就得生产光驱。而几乎所有的商业软件产品都附带着纸质说明书,因此必须有人来印刷和装订。这些实物产品还要给客户包装好再运送过去。所有这一切意味着对各种技能和教育背景的人来说,都有大量的就业机会。
到2008年,当我开始认真地就技术进步可能会给就业市场和经济带来的影响进行思考和写作时,我公司的软件业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软件的订购和客户交付都以电子方式在互联网上进行。软件也越来越没有“交付”可言,而只是托管在“云端”(或巨大的计算中心),接受客户的远程访问。这意味着,曾经生产光驱和纸质说明书,然后把这些东西进行包装并运送给客户的所有工作都在迅速消失。而在包括音乐、报纸和电影租赁服务等容易受到数字化影响以及可以通过互联网交付的其他行业,同样的改变也已经发生了。
与此同时,人们清楚地看到机器人和人工智能领域正蓄势待发,很快取得显著的进步。比尔·盖茨有个著名的说法是,当他初创微软时,当时的机器人技术与个人电脑发展水平大致相当,而很快,机器人将像个人电脑一样几乎无处不在。我开始相信,我公司的软件业务发生的变化其实预演了整个就业市场和经济可能要出现的情形。这意味着我们很快就要面对一股巨大的破坏力量,无论对我们的经济还是社会结构都将构成重大的挑战。这个问题促使我在2009年写成并出版了我的第一本书。
这本书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读者,他们当中的许多人与我联系,分享了技术和自动化如何影响了他们的职业和企业的具体例子。我收到的信件来自工程师、商务人士、经济学家和普通工人,我有很多机会来讨论技术如何可能威胁到未来的就业机会,以及我们为适应这些变化可能会制定的政策。《机器人时代》借鉴了我从这些讨论中学到的东西,还包括很多最新的例子,用以说明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如何已经在广泛的行业和专业影响了就业市场,包括制造业、医疗保健、教育以及服务业的各种就业机会。
在我出版了第一本书之后的5年时间里,技术对各种职业造成的威胁已经变得更加明显,并得到了更广泛的讨论。2009年的时候,还几乎没有人谈论这个问题,甚至提到它就得冒着被称为“勒德分子”_的风险。而现在,美国和欧洲的媒体已经充斥着关于机器人在未来几十年中如何可能窃取达一半的就业机会的报道。
当技术失业的阴影已经成为西方的一个热议话题时,似乎很少有人知道,机器人革命对中国很可能带来甚至更具戏剧性的影响。这是因为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影响到来的时候,中国还处在向富裕国家过渡的进程中。美国有能力在技术还远未达到先进时,依靠工厂就业建立起强大的中产阶级群体,而中国却要在机器人时代来面对这一问题。
在美国,绝大多数人都在服务行业工作,而在中国,制造业当然是一个更重要的就业方向。但是,工厂正在迅速变得更加自动化。自动化技术已经对中国工厂的就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995~2002年,工厂提供的就业机会减少了约1 600万个,这相当于中国制造业提供的总就业机会的15%。还有大量证据表明,这一趋势还将加速。2015年2月,富士康总裁郭台铭说,公司的目标是在三年内将70%左右的工厂工作实现自动化。一年前,郭台铭曾透露说,富士康有一家完全机械化的工厂,为成都一家“非常知名的公司”生产产品。这家自动化的工厂昼夜不停地生产产品,而且在黑暗的环境中也能照常进行:因为那里没有工人,也就没有必要把灯打开。
不可避免的是,工厂提供的就业机会将继续在中国消失。而中国在厂房、道路和住房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持续大量投资是就业机会的另一重要来源。但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都认为,中国将不得不马上重新平衡经济,使其摆脱对投资如此强烈的依赖,转而依靠国内消费。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它意味着中国家庭需要更多的收入,并且他们将不得不减少储蓄,花更多的钱来购买中国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换句话说,工厂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的就业机会的减少,意味着中国将必须做出西方国家已经做出的同样的转变:中国必须更多地变成消费经济,并且要在服务业雇用更多的人。
然而,本书将明确地表明,许多服务行业的工作也很容易受到自动化的影响,并且受到影响的并不只是没有受过太高教育的蓝领工人的工作。在美国,一些技能性行业的工作机会,比如法律、新闻甚至是计算机编程等都已经受到了智能软件的威胁。这一切都意味着,中国正处于一个十字路口,而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崛起给这个国家带来的既是挑战,又是机会。即使中国成功应对了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增长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等关键性的挑战,它还需要适应技术的迅速发展。很多分析家预计,中国很快就会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因此,其能否成功应对这些挑战将会对整个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20世纪60年代,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曾担任亚洲一个发展中国家政府的顾问。他当时被带到一个大型公共工程项目的现场。在那里,他很惊讶地看到很多工人挥舞着铁锹,但很少看到推土机、拖拉机和其他重型推土设备。当他问及这个问题时,政府官员解释说,该项目旨在实现一项“就业计划”。“那么,为什么不给工人勺子来代替铁锹?”弗里德曼的这一句犀利回应成为经典。
弗里德曼的说法确实反映了经济学家们担忧机器有朝一日造成工作机会流失和社会长期失业的一种怀疑心态,很多时候这种心态更表现为一种直接的嘲弄。从历史上看,这种怀疑似乎有理有据。在美国,尤其是20世纪,不断革新的技术一直推动着人们走向一个更加繁荣的社会。
技术进步的过程中当然产生过一些困扰,有时这些困扰还较为严重。农业的机械化抹掉了数以百万计的就业机会,使得大批失业农民奔赴城市工厂寻找工作。后来,自动化和全球化又将制造业工人推向新的服务业中去。在这样的过渡期里,短期失业是常常出现的问题,但这种情况并未蔓延和持续,新的就业岗位就很快产生了,一无所有的工人也找到了新的机会。
此外,这些新的就业机会往往比之前的要好,它们需要工人具有更高的技能,当然也会开出更高的工资,而这一点在“二战”结束后的25年间体现得尤为明显。这段美国经济的“黄金时代”,是快速发展的技术进步和美国工人福利之间近乎完美的融合。由于生产机器效率的提高,使得操作这些机器的工人的生产力也相应提高,因而工人们变得更有价值,可以要求更高的工资。在整个战后时期,先进的技术使生产力水平急剧提升,同时直接带来了普通工人工资水平的相应增长。这些工人又反过来用自己不断增加的收入到市场上进行消费,从而进一步推动了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在这种良性循环助推美国经济向前发展的时候,经济学专业也在享受着自己的黄金时代。就是在同一时期,像保罗·萨缪尔森这样的巨擘将经济学转变成一门具有较强数学基础的科学学科。经济学几乎逐渐被复杂的定量和统计技巧完全主宰,经济学家们开始建构各种复杂的数学模型,这些模型至今仍然是经济学的学科基础。战后的经济学家们尽职地工作着,他们观察着周围的繁荣经济,并自然地认为这一切都很正常:这就是经济本来运行的样子,也始终都该是这个样子。
贾雷德·戴蒙德在他2005年出版的《崩溃:社会如何选择成败兴亡》(Collapse: How Societies Choose to Succeed or Fail)一书中讲述了澳大利亚农业的故事。在19世纪,当欧洲人首次到澳大利亚开拓殖民地的时候,他们看到了一片郁郁葱葱的绿色风景。如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经济学家一样,澳大利亚的殖民者认为他们看到的一切都是正常的,而且这种情况会一直继续下去。他们在这片看似肥沃的土地上投入巨资,开发农场和牧场。
然而,一二十年的时间内,残酷的现实发生了。农民们发现,实际上这里的气候远比他们最初认为的要干旱得多。他们最初来到这里的时候,只是运气好(或者也许算不幸),正好赶上了一切都有利于农业发展的“黄金期”。如今,在澳大利亚,你还可以找到那些命运多舛的早期投资的遗留物——那些建在沙漠中的废弃农舍。
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美国经济的黄金期也同样走到了尽头。生产力的提高和工资上涨之间的共生关系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瓦解。截至2013年,一个普通产业工人或者非管理岗位职员的收入比1973年减少约13%(调整通货膨胀因素后),与此同时,生产率飞涨了107%,而家庭大宗消费如住房、教育和医疗的费用也已经飙升。
2010年1月2日,据《华盛顿邮报》报道,21世纪的前10年没有创造任何新的就业机会,就业增长率为零。这是大萧条以来的任何年代都没有发生过的。事实上,战后10年从未有过就业率增长低于20%的时候,即使在充满着滞胀和能源危机的20世纪70年代,就业率也增加了27%。21世纪这流失的10年,美国经济本需要每年创造大约100万个就业岗位以跟上劳动规模的增长,在考虑这一点后,这10年的实际情况着实令人震惊。换句话说,这10年本应有的1 000万个工作岗位根本没有出现过。
收入不平等也飙至1929年以来从未达到的水平,而有一点显然已经很清楚,即生产率的提高在20世纪50年代时能带来工人收入的增加,而现在,成果却几乎完全由企业所有者和投资者享有。与资本相反,整个国民收入中劳动力所占的份额已急剧下降,而且似乎在持续下滑。我们的黄金期的确已经走到了尽头,而美国经济也正在步入一个新的时代。
这个时代终将以工人和机器之间关系的根本转变来定义。这种转变最终将挑战我们对技术最基本的假设:机器只是提高工人生产力的工具。但事实却相反,机器本身变成了工人,而且劳动力和资本之间的界限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模糊。
当然,所有进步都是由计算机技术永不停歇的加速发展所推动的。虽然现在大多数人都熟悉摩尔定律(Moore’s Law)这个行之有效的经验法则,它表明每18~24个月计算能力就大致增加一倍,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完全感受到这个非同寻常的指数级增长带来的影响。
试想一下,你上了自己的车,开始以每小时5英里_的速度驾驶。你开了一分钟后,加速到每小时10英里,又开了一分钟,速度再提高一倍,如此继续下去。真正值得一提的,不是你的加倍提速,而是加速一段时间后你所行进的距离。在第一分钟里,你行进了约440英尺_。在速度为每小时20英里的第三分钟,你将会行进1 760英尺。在第五分钟,当速度加到每小时80英里时,你将行进远超过一英里的距离。而到了第六分钟,你就需要一辆更快的汽车了,当然要有一条赛道。
现在想想,如果速度翻番了27次,你该有多快,你在最后一分钟将会前进多少。而这大致就是1958年集成电路发明以来计算能力的加倍次数。正在进行的这场革命也不只关乎速度的增加,而是在加速持续一段时间后,每一年所取得的进步都是令人难以置信的。
顺便说一句,你的车速已经达到了每小时6.71亿英里。在最后的第二十八分钟,你将前行超过1 100万英里。以这样的速度大约走5分钟就会把你带到火星上。概括说来,相比20世纪50年代末最初的原始集成电路的发展速度来说,这样的速度可比作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
我从事软件开发方面的工作已超过25年,可以说直接见证了计算能力的加速发展。我也近距离见证了软件设计取得的巨大进步以及使程序员效率提高的各种工具。同时,作为一个小企业主,我观察到技术改变了我管理企业的方式,特别是它极大地减少了雇用员工执行日常工作的必要,而这些日常工作是任何企业的运作都必不可少的。
2008年,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我开始认真思考一直在加倍的计算能力到底意味着什么,特别是它是否会极大地改变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就业市场和宏观经济。我思考的结果就是我的第一本书,2009年出版的《机器危机》(The Lights in the Tunnel: Automation, Accelerating Technology and the Economy of the Future)。
在那本书中,虽然提到了技术加速发展的重要性,但我还是低估了现实生活中事物向前发展的速度。例如,我提到过,汽车制造商都在努力研究防撞系统,以防止意外的发生,接着我还写道,“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系统最终可以演变成能够自动驱动汽车的技术”。嗯,事实证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根本就没过多少时间!在那本书出版之后的一年里,Google(谷歌)就介绍了一款能在拥堵路况下完全自动行驶的汽车。从那时起,内华达、加利福尼亚和佛罗里达三个州就通过了法律,允许自动驾驶车辆在某些特定条件下上路行驶。
我也提到了人工智能正在取得的飞跃发展。当时,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的深蓝计算机在1997年击败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加里·卡斯帕罗夫的故事可能是人工智能正在发挥其效力的极佳例证。而当IBM推出深蓝的继任者——沃森的时候,我再一次被震惊了,这台机器接受了一个更为艰巨的挑战:参加著名的电视问答游戏节目《危险边缘》(Jeopardy!)。国际象棋是一个有着严格规则的游戏,我们可能觉得电脑本来就应该擅长做这些。但《危险边缘》就完全是另一码事了,这个游戏涵盖了大量的知识,需要解析语言的复杂能力,甚至包括理解笑话和双关语。沃森在《危险边缘》的成功不仅令人印象深刻,而且有很强的商业应用。事实上,IBM已经将沃森定位在了医疗和客户服务等领域,以期发挥突出的作用。
我敢打赌,几乎所有人都会为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进步感到惊讶。而惊讶的将不只是对技术进步本身,还有在它的影响下,就业市场和整体经济随时都可能与我们对技术与经济间交织关系的传统观念相违背。
有一个普遍的观点肯定会遭到质疑,那就是认为自动化主要是对那些没受过多少教育和低技术水平的劳动者构成威胁。做这种假设是因为这类工作往往是常规性和重复性的。这样想当然地认为之前,请先考虑下那些尖端领域发展的速度到底有多快。以前,“常规”工作可能指的是站在装配线旁的工作,但今天的现实是完全不同的。技术含量低的工作势必会受到影响,但今后那些拥有高学历的白领将发现他们的工作也难以抵挡软件自动化和运算能力的快速发展。
事实上,技术发展对工作机会的威胁,已经超出了“常规”工作类型,几乎所有“可预见的”工作都将受到技术进步的影响。如果其他人看了你过去所做工作的详细记录,他们是否也能胜任你的工作?或者别人是否可以像学生为了准备考试做练习那样,多重复几遍你完成的任务就能在某方面精通呢?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很有可能计算机的某种程序将学会你大部分或全部的工作。尤其是大数据的持续发展,会使这种可能性大增:各种组织正在采集涵盖各个领域的大量信息,很多工作和任务信息被压缩成数据,等待着有一天,一台智能机器来此钻研前人留下的记录并学以成才。
所有这一切得出的结论就是,获得更多的教育和技能不一定能有效地保障未来不受到自动化对工作的威胁。例如,专门解释医疗影像的放射科医师,他们需要大量的培训,一般高中以上水平至少需要13年。但如今,电脑在分析图像方面正在快马加鞭,愈加擅长。很容易想象,在不远将来的某一天,放射科的工作将几乎全部由机器来完成。
总之,电脑在掌握技能方面,尤其有大量训练数据可用时,正在变得非常熟练。特别是一些初级水平的工作,有可能会因此受到严重影响,而且有证据表明,这种可能性已经成为现实。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工资在过去10年实际上一直在下降,而高达一半的应届毕业生不得不从事根本不需要大学文凭的工作。其实,我在本书中还会提出,包括律师、记者、科学家和药剂师在内的很多专业技术人员,他们的工作也已经在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不单是这些职业,因为在一定程度上,大多数工作从根本上都是常规和可预见的,真正靠创意和天马行空的思想赚钱的人毕竟还是极少数。
因为机器承担起了常规和可预见的工作,工人们若要适应现状就必须要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过去,自动化技术还相对专业,在一段时间内只是扰乱某个部门的就业,这样工人们还可以转战到另一个新兴产业中。但如今的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信息技术是一种真正的通用技术,它会对所有部门产生影响。随着新技术融入商业模式,几乎每一个现存行业的劳动密集程度都可能降低,而这个过渡期可能用时很短。与此同时,新兴产业几乎总会从一开始就采用强大的技术来节约劳动力。例如,像Google和Facebook(脸谱)这样的公司,它们已家喻户晓,并拥有巨大的市场价值,但其雇用的人数相对于它们的规模和影响力来说微乎其微。因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未来几乎所有新创产业都将上演类似的情景。
所有这一切都表明,我们正在走向一个过渡
资源链接
标签
发布日期
2019-02-23
擦亮日期
2019-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