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的名字都是秘密 苏缨 2016.5 【pdf mobi epub txt非扫描】
这本书,将满足你对取名问题的一切好奇
一个人的名字,一生中至少会被叫22万次
名字是一种期许,更是一种蕴含力量的暗示
王阳明、张居正、武则天、王安石、白居易……
每个口口相传的名字,都藏着一代人的文化密码
为人父母必读、创意文案必读、通识国学必读
女《诗经》男《楚辞》还不够
拆解每个流传千古的名字,最有内涵的名字之书
每个人都要面临取名的问题:
大到给孩子取名、给公司取名,
小到给文章取名,给产品取名。
如果你知道“女《诗经》男《楚辞》”,你已经超过了50%的人;
如果你看完这本书,你可以战胜剩下99%的人。
从古到今,历代人物的名字,都有渊源:
蒋介石和王安石,他们的名字竟然取自《 周易 》中的同一句爻辞;
王羲之、祖冲之、顾恺之,所有的“ 之 ”字不是巧合,却是某种身份的暗记;
李白、杜甫、房玄龄,名人大家又是怎么给孩子取名字的?
读完这本书,你很快就可以举一反三,对取名的学问融会贯通了。
名字不仅仅是一种期许,更是一种蕴含力量的暗示
90多位古今名人取名的故事,知遇、浮沉、人生由此开始
有的名字,预告了一段被祝福的开始
有的名字,却暗示一段被忽视的命运
无论是《红楼梦》还是金庸的武侠随笔
名字有时是命运的暗示:
《红楼梦》的“原应叹息”:元春、探春、迎春、惜春,豪门四姐妹命运无常。
《天龙八部》的“恶紫夺朱”:阿朱香消玉殒,阿紫亦无缘与乔峰在一起
名字有时也是前程的祝福:
任贤齐
名字出处:《论语》“见贤思齐”
寓意:欲与有德之人看齐
刘若英
名字出处:南朝宋辞赋家谢庄《月赋》“擅扶光于东沼,嗣若英于西冥”
寓意: 若木之花,生于落日之处的花朵,神圣之花
林青霞
名字出处:南朝梁文学家江淹《恨赋》“郁青霞之奇意”
寓意:胸中积聚凌云之志
作者简介
苏缨
畅销书作家。
出版作品有:《纳兰容若词传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仓央嘉措传与诗全集 》《大唐诗人往事 》《大宋词人往事 》《纳兰词典评 》《纳兰词全译 》《纳兰词全编笺注 》《少有人看见的美 》《多情却被无情恼:李商隐诗传 》《诗经讲评 》《诗的时光书 》等。
目录
目录
序
第一章 暗示的力量 “廊桥遗梦”与“麦迪逊桥”,“魂断蓝桥”与“滑铁卢桥”,为什么错误的译名更吸引你?令狐冲和任盈盈,阿朱和阿紫,为什么他们的名字早已注定了他们的结局?名字是伴随我们一生的标签,无论对人对己都在润物无声中施展着自己的魔力——所谓魔力,其实是一种心理暗示。如果我们能够理解衣着和发型强大的心理暗示作用,自然就不难理解如影随形的名字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我们的一生了。
第二章 称呼的禁忌 名字为什么会成为禁忌?孔子其实并不姓孔?“男左女右”为什么源于取名的仪式?尽管取名总要煞费苦心,但是,在古代的士君子世界里,一个人总会有多种称谓,而在所有这些称谓中,名反而是被人叫得最少的一种。 第三章 贵族的游戏 在今天被视作封建迷信、或被视作传统文化精髓的五行生克、生辰八字、笔画组合之类的讲究,其实在真正的封建时代尚未成形,即便在其成形之后,一般也只是下层社会才用这些“规则”来取名字——比如鲁迅笔下的闰土,而鲁迅兄弟都不曾取这样的名字。上流社会取名,在意的是另外一些在今天已经不甚为人所知的禁忌。 第四章 诗意的唐代 最不羁的诗人总有最不羁的想法——倘若我们乘坐时光机回到盛唐,请李白为我们的孩子取名,他的点子如果没能迷惑我们,就一定会惹恼我们。当然,在这一章里我们遇见最多的还是那些相对正常的人:杜甫、骆宾王、韩愈、白居易、李商隐……他们的名字有怎样的来历、怎样的涵义、怎样精妙的构思? 第五章 风雅的宋朝 王安石和蒋介石,他们的名字竟然也有关联?其实关联还不止一次,这一条文化脉络还串起了东晋名相谢安、“宋初三先生”之一的石介……传统文化的符码就这样草蛇灰线,伏脉千里。随着一个个符码在作为“密码本”的经典文献中获得破译,如果我们了解苏轼、苏辙、寇准、范仲淹、包拯等等熟悉的名字之所由来,我们也会愈加了解我们自己之所由来。 第六章 低调与奢华 王清,字一宁,这个名字普通得过分,很像是不负责任或文化素养不高的父母随便取的。即便是这样的名字,出处也古雅得紧,甚至很大气,将天地乾坤包揽无余。我们在元、明、清三代不仅会看到这样低调、奢华的名字,还会发现冒辟疆这等大逆不道的名字、方以智这种破格求新的名字……当然,若读不破经典,便读不出其中的奥妙。
后记 从王银改名说起
一张标签,终归束缚不了一个灵魂。
附录:书中名字索引
序言
序
在故纸堆里伏得久了,时而会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小小乐趣,其中之一便是不期而遇地发现前人名字的各种出处:呵,某甲的名字原来出自这里;呵,某乙的名字原来出自这里;呵,某丙名字的含义原来这样巧妙……而这样的趣味越多,看现代人的名字也就越发觉得乏味,钻故纸堆的兴味便愈浓厚了。某天忽而想到,若将这些小趣味汇集成编,写一本《名字的故事》,解读那些精彩名字背后的经典出处,未尝不是一件有趣且有益的事情,于是就有了这本小书。
书中有些人名分析我在《大唐诗人往事》《大宋词人往事》两本书的“名字考”部分里已有简言,这里扩而充之,详述其来历、含义与妙趣。
最后要感谢熊逸对我写作这本书的帮助,而且值得顺便提及的是,熊逸这个名字也有一个有趣的出处。当然,“熊逸”是个笔名,原先我以为他之所以会取这样一个过于平淡的笔名,仅仅是因为名如其人,直到前不久他向我解释,我才明白这实在是一个高调得近乎豪放的名字。
“熊逸”出自《资治通鉴》卷二九之建昭元年:汉元帝到虎圈斗兽,后宫嫔妃皆在一旁围观,不料意外陡生,“熊逸出圈,攀槛欲上殿,左右、贵人、傅婕妤等皆惊走”,原本圈养在围栏里的熊突然逃了出来,所有人四散奔逃。
经过重新断句:“熊逸”一出,所有人四散奔逃。
含义居然如此威风凛凛,这样的名字才真称得上“低调的奢华”啊。不过倘若不考虑“赋诗断章”的古典传统,我不妨把那头出圈之熊的下场在这里交代一下:所有人四散奔逃,只有冯婕妤 一介女流挺身护驾,当熊而立;熊望着眼前的弱女子,也许错愕了一下,也许又狐疑了一阵,也许又盘算了一会儿,结果就被侍卫们格杀掉了。无论在事件发生的当天,还是自汉元帝建昭元年以迄于今的两千零五十四年的漫长历史中,这头熊都不曾赢得任何一滴同情的眼泪。
既然我一直都存有超越熊逸的心,那就由我来做冯婕妤好了,总有一天。
苏缨
后记
后记:从王银改名说起
一张标签,终归束缚不了一个灵魂。
看完这本书,一些读者很可能会产生改名的想法。现代社会里,改名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古人在这个问题上显然比我们更有优势。改一个名字,意味着结束一段不大满意的过去,开始一番崭新的人生。文人往往用“号”来解决这个问题,一生中会不断给自己取新的“号”,就像现代人更换网名一样;帝王有更大的手笔,会更改年号来表示旧政结束、新政开始,让全国人民放下过去向前看。
所以在这本书的最后,我想讲一个改名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名叫王银。
王银是明朝人,单是听这个名字就知道他绝不会有什么好的出身。
不错,王银生于一个盐工家庭。明朝实行食盐专卖政策,盐场工人有专门的户籍,称为灶户。灶户和军户一样,世袭不但是权利,更是义务。明代中叶以来,政府对食盐的控制略有放松,灶户在完成国家指标之后,如果还有余盐,可以拿出一部分来自行销售。王银的家庭就是这样,父亲煮盐、贩盐,在贫困的日子里挣扎,王银草草读了几年私塾,十一岁辍学后便在父亲身边帮工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王银就是一个例子。
王银二十五岁那年,贩盐经过山东,在夫子庙前忽然感到震撼,慨然自语道:“孔子也是人,我也是人,圣人是凡人可以学成的!”从此他便开始了一种半工半读的生活:煮盐、贩盐依然如故,但怀里总揣着《孝经》《大学》《论语》这些典籍,得空便钻研,一有机会便向别人讨教。
儒学早已发展为一门博大精深的学术体系,一个“工人家庭”的孩子半路出家,靠野狐禅式的自学坚持下来,注定会和知识分子的主流群体格格不入。王银当时的角色,很像是今天所谓的“民科”,怀着发明永动机的高远理想,在无人理解的孤独里负重前行。
后来因缘际会,王银拜王守仁(阳明)为师,后者为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改名取字:将王银改为王艮,取字汝止。后来泰州学派名满天下,王艮的名字在今天依然有很高的知名度,渊源就在这里。
艮,貌似只是将“银”去掉偏旁、显得文雅一些罢了,但王守仁之所以这样改,显然在针对着王银的性格。“艮”是《周易》当中的一卦,尤其为理学家重视。周敦颐曾有一句名言:“一部《法华经》只消一个艮字可了。”
这当然是一种大而化之的说法。如果不把这种逻辑当真的话,我们甚至可以说宇宙间的一切问题都可以伸一根手指来解答。《法华经》八万多字,如果删去全文,替换成一个“艮”字,恐怕恼火的不只是佛教徒吧。而如果把周敦颐的话理解为《法华经》的主旨与艮卦暗合,倒也有几分在理。
理学家对艮卦的理解虽然只是一家之言,而且绝不符合《周易》古义,但为求王守仁对艮卦的理解,我们就必须在理学家的易学经典里来找答案。
程颐《伊川易传》,又名《周易程氏传》,认为“艮”的含义是“止”,具体说就是人应当止于天理所安排给他的那个特定位置上。这正如《大学》告诉我们的:如果你是君主,那就要止于仁爱;如果你是臣子,那就要止于恭敬;同理,做儿子止于孝,做父亲止于慈,与国人交往要止于诚信……如此这般的话,万事万物就会各得其所。圣人治理天下,所做的无非是使万事万物各得其所罢了。
道理虽然简单,但人们往往不能止于其当止之处,这都是因为受到了欲望的诱惑。而一个人必须既不受外物的诱惑,又不被内心的欲望所干扰,这才能够止于其所。
王银,现在应该称他为王艮了,因为是从社会底层靠自学出身,从未受过书香门第的君子教育,所以行事做派每每显得浮夸,最缺乏分寸感,换言之,不太能够止于其所。古人的名与字总有含义上的关联,王守仁为他取字“汝止”,其含义通俗以言之,不啻在说“你可要消停一下啊”。
艮卦的《象传》有一句话也格外适合王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王艮的所思所想偏偏总是出位的,而出位往往意味着出格,既让旁人看不惯,也很容易给自己以及亲朋好友招致无妄之灾。后续的发展一再证明,王艮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惹祸精,王守仁每每被他弄到焦头烂额,而他偏偏天真而挚诚,有死缠烂打的认错本领,纵然想甩也甩不脱他。
如果不介绍这次改名的背景,现代读者一定会有困惑:如果说原名王艮,改为王银,这显然是“五行缺金”,所以要在名字里补上一个金字旁,但没听说名字里原本有了金字旁,还偏偏要去掉的。
是的,以市井百姓的眼光来看,王银改为王艮,实在吃了天大的亏,这个王守仁一定没安好心。话说“艮”在《周易》卦象系统里属山、属石,正是因为山和石都给人稳定、静止的感觉,所谓不动如山、坚如磐石,所以艮卦才有“止”的含义。改银为艮,银子变成了石头,而这般苦命竟然就这样“止”步不前了,这真是令人欲哭无泪啊!
但有什么办法呢,要想营造高雅的趣味,就必须摆脱低级的欲望,金银财宝、大吉大利之类字眼还是避免在名字里出现的好。古代的书香门第从来都是这样想的,朴拙、淡雅才是取名美学里的最高追求。
话说回来,如果我们认真追究一下,王艮在改了这个古雅的名字的之后,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变化气质了呢?答案有点儿令人沮丧,他在后来依然不断地为世人表演出行为艺术家的绚烂而狂放的做派,如果硬要说他有几分山石的样子,那他一定就是被西西弗斯反复推到山巅又反复滚落的那块巨石,从来都要轰轰烈烈,从来都不曾“止”过。
一张标签,终归束缚不了一个灵魂。
文摘
第四章 诗意的唐代
李白、杜甫、房玄龄,他们是怎么给孩子取名的?
李白的子女:大诗人是怎样给孩子取名的
李白给子女取名,风格比他父亲给自己取名还要来得诡异。
李白的儿子名叫伯禽。一般的古代读书人看到这两个字,都会立即联想到儒家圣人周公的长子。周公长子名叫伯禽,在大分封的时代就任鲁国的第一任国君。
古人有一种传统:若仰慕某人,便将自己的名字改为仰慕对象的名字。著名者如司马相如,他正是因为仰慕“完璧归赵”的那位蔺相如,才把自己的名字改成“相如”的。倘若李白很仰慕伯禽,给儿子取名为伯禽似乎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但是,伯禽在历史上并没有留下太多的记载,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事迹流传下来,真不知道究竟有什么可仰慕的。细想一下的话,就会顿悟李白之狂:伯禽自身的事迹虽然无可称道,但他的父亲周公可是儒家文化的奠基人,是孔子最仰慕的圣人啊!所以说,重要的不是伯禽是谁,而是伯禽的父亲是谁。李白给儿子取名伯禽,分明是把自己当成周公了。在那个传统的儒家社会里,这真是一个何等大逆不道的玩笑啊。
有学者不愿意承认李白是这样一个轻狂不羁的人,所以细心考证出另外的含义。
文字学家唐兰认为,“伯禽”在这里其实是一则谜语。周公之子伯禽名鲤,鲤与李谐音,所以李白给儿子取名伯禽,暗示出自家的姓氏。
这个解释实在迂回了些,更何况周公之子伯禽是否名鲤,于史料并无明证,名鲤字伯禽更不合乎当时名、字相应的风俗常例(孔子之子名鲤,字伯鱼,这才是名、字相配的典型样式。)。
李白很可能还有一个次子,名叫颇黎,也有人说颇黎只是伯禽的小名。
颇黎,就是玻璃,只不过唐代的玻璃完全不是现代玻璃的样子,反而更接近于琉璃,是一种五彩缤纷的小饰品,原本是从西域进贡来的。“颇黎”这样的名字,显然完全不是汉人的风格。
李白的女儿名叫平阳。唐代初年有一位名声赫赫的平阳公主,她是唐高祖李渊的女儿。在李渊起兵反隋的时候,平阳公主组织了一支娘子军,立下过不小的战功,她的丈夫就是凌烟阁二十四大功臣 之一的柴绍。
黄易随笔《大唐双龙传》里,寇仲的初恋情人李秀宁就是以这位平阳公主为原型的。事实上平阳公主的名字并不见于史册,我们无法知晓她究竟是叫李秀宁还是别的什么。似乎李白希望女儿将来能成为一代巾帼英雄,然而盛唐时人(尤其是诗人)提起平阳,首先想到的往往是汉代的平阳公主。
平阳公主是汉武帝的姐姐,因嫁给平阳侯曹寿而被称作平阳公主。平阳公主的家里有许多能歌善舞的侍女,每次武帝来做客的时候,平阳公主总会以歌舞来招待自己的皇帝弟弟。正是从平阳公主的歌舞侍女之中,汉武帝发现了卫子夫。后来卫子夫被立为皇后,卫子夫的弟弟卫青成为屡败匈奴的大将军,甚至还娶了寡居的平阳公主为妻。后来“平阳歌舞”成为诗人笔下的一个经典意象,一提“平阳”,总会和“能歌善舞”联系在一起。
所以李白给女儿取名平阳,是希望她能成为一个能歌善舞的女孩子。这完全是西域人的价值观,而在传统的汉人社群里,父母绝不会希望女儿成为这样子的。
杜甫是怎样给儿子取名的
杜甫的名字无甚深意,甚至可以说平淡得有点儿过分,简直令人怀疑他的父亲对给子女取名这件事是否表现得过于轻率了。
“甫”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一般会被加在字的后边。正如现代人总会尊称别人为老师,便将“老师”这个词加在对方姓氏后边一样,比如称张老师、王老师等等。孔子名丘,字仲尼,当时人们便尊称他为尼甫。
杜甫字子美,名与字相应,“甫”既是男子之美称,字便顺理成章地取为“子美”。
关于杜甫的子女,史料中记载不详,只知道他有一个名叫“宗武”的儿子。这个名字的含义很可能是“以杜预为榜样”。
杜甫对自己的家世非常自豪,总是把两位祖先挂在嘴边:一位是十三世祖杜预,一位是祖父杜审言。杜审言在前文已有介绍,至于杜预,他是杜甫之前杜家人里最出名的一位。早在曹魏年间,杜预便参与过平蜀、吞吴的军事指挥工作,建功立业。进入晋代,杜预官拜镇南大将军,是一个威名赫赫的人物。
杜预除了武功之外,还有过人的学术造诣,他为《左传》所做的注释直到今天仍然是学习《左传》的必读经典。在杜预当时,人们觉得他博览群书,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于是给他取了个绰号,叫作“杜武库”。若翻译成现代汉语,“杜武库”的意思就是“真人版百科全书”。所以杜甫给儿子取名“宗武”,便是要他以这位号称武库的祖先为榜样。
资源链接
标签
发布日期
2019-02-20
擦亮日期
2022-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