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与货币供给 盛松成 2015.4 【pdf扫描】
《中央银行与货币供给(第二版)》由盛松成、翟春著,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
名人推荐
《中央银行与货币供给》一书对有关中央银行和货币政策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细致和准确的阐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中国与国外经验相结合是该书的重要特点。自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金融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央行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中间目标和货币政策工具都在发生重要变化。《中央银行与货币供给》是帮助我们理解和把握这些变化的难得的参考书。
——余永定,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央银行与货币供给》是一本少有的好书,对于了解中国货币政策的思路和实践非常难得。该书不仅研究货币的基本理论,更重要的是探究中国货币供给多方面的特有情况和问题。从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到与中国特点有关的存款准备金管理,再到因应经济和金融新情况而产生的新工具和不同工具的组合,作者抓住要点,剥茧抽丝,令人不忍释卷。
——宋国青,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中央银行与货币供给》一书阐释了作者在货币政策教研和实践方面的独到见解,也综述了各派观点之间的争锋,概念体系完备,行文论证严谨,特别是讨论了金融危机后国内外非常规货币政策,我国货币政策在利率市场化中面临的挑战,以及互联网技术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这本书达到了教科书和专著应有的权威性和准确性,对实务也有很强参考价值,属于上佳之作。
——谢平,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催生了世界主要经济体超常规的货币政策,该政策意外的影响力导致全球经济学界重新审视货币的本质以及中央银行的机制,《中央银行与货币供给》一书适逢其时。该书系统地梳理了货币的本质、货币创造的过程以及中央银行的作用,总结了国际上最新的学术成果,深入研究中国现实课题,探讨互联网时代的货币问题。该书是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中国金融体制全面深化改革大时代的货币理论和实践的宝典,非常值得在校大学生、研究生以及金融政策和业界操盘者保有和持续研读。
——李稻葵,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项目主任
作者简介
盛松成,经济学博士,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中国金融学会金融统计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研究领域包括金融改革、金融统计、货币理论与政策等。近年来,提出协调推进利率、汇率改革与资本账户开放的理论,并在社会融资规模指标的研究、编制和推广中作出突出贡献。
翟春,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
目录
第一章货币的定义与度量
第一节货币定义
第二节主要国家货币供应量体系
第二章货币供给理论——货币乘数分析
第一节菲利普斯的货币乘数理论
第二节米德的货币供给模型
第三节弗里德曼一施瓦兹的货币供给决定理论
第四节卡甘的货币供给决定理论
第三章基础货币
第一节基础货币的本质和特征
第二节基础货币的来源和运用
第三节美国的基础货币
第四节我国的基础货币
第五节准备金调整额和调整后的基础货币
第四章货币乘数
第一节美国的货币乘数
第二节通货比率
第三节准备金比率
第四节我国的货币乘数
第五章金融创新与货币供给
第一节与货币供给直接相关的金融创新
第二节金融创新对货币定义和货币量的影响
第三节金融创新对货币乘数的影响
第四节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指标M1的影响
第五节金融创新对我国货币供应量统计的影响
第六章货币供给理论中的“新观点”
第一节《拉德克利夫报告》
第二节格利和肖与金融中介机构理论
第三节托宾与“新观点”
第四节布伦纳等人与反“新观点”
第七章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与货币供给
第一节存款准备金制度概览
第二节美国存款准备金制度与货币供给
第三节我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及其有效性分析
第八章再贴现政策与货币供给
第一节再贴现政策概览
第二节美联储再贴现政策实践与货币供给
第三节我国再贴现和再贷款政策实践
第九章公开市场操作与货币供给
第一节公开市场操作概览
第二节美联储公开市场操作实践及其有效性
第三节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操作实践及其有效性
第十章货币供应量与货币政策中间目标
第一节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理论
第二节以货币供应量为中间目标的西方主要国家货币政策实践
第三节我国以货币供应量为中间目标的货币政策有效性
第四节未来的货币政策模式——数量型调控与价格型调控相结合
第十一章国际金融危机后非常规货币政策与货币供给
第一节非常规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国际金融危机后美日欧等国非常规货币政策及其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第三节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货币政策及其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第十二章社会融资规模与货币供给
第一节社会融资规模产生的背景与过程
第二节社会融资规模的内涵与构成
第三节我国社会融资规模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
第四节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供应量是一个硬币的两个面
第五节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供应量共同构成了货币政策的一元传导机制
第十三章央行数字货币与货币供给
第一节为什么是央行的数字货币?
第二节如何推广央行数字货币的使用?
第三节央行数字货币与货币供给
附录虚拟货币本质上不是货币
文摘
版权页:
格利对《报告》中的流动性这一概念也有类似的解释:“《报告》的主要观点似乎在于,公众的流动性不仅仅由货币供给,而且还由公众所能掌握的货币量所构成。”纽林也指出:“拉德克利夫委员会实际上在《报告》的任何地方都没有定义过流动性,但是,流动性似乎意味着,‘消费者为了购买商品和劳务而试图筹集货币的难易程度’。这里的筹集货币包括出售资产和借款。”
在对流动性的各种解释中,有一种解释显得比较明确,这就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报告》的主要作者之一塞耶斯(R.S.Sayers)在其著名的《英国的货币思想与货币政策》一文中所作出的解释:“我们必须以流动性资产这一范围广泛的概念来代替传统的‘货币供给’的概念,以作为影响商品和劳务的总的有效需求的货币量。”而流动性资产“不仅包括银行的存款负债,而且包括范围广泛的其他金融中介机构的短期负债”,即应该“包括信贷”,根据塞耶斯的这一解释,所谓流动性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货币供给,而且包括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所创造的所有的短期流动性资产。
塞耶斯进一步指出,由于流动性包括信用,因此,提供流动性的机构不仅不限于银行,“而且也不限于一般所谓金融中介机构。在那些以制造或贸易作为其主要业务的企业中,大多数进行许多贷和借的活动:他们向客户提供‘商业信用’,他们也接受别的企业提供的‘商业信用’。许多企业在贷和借两方面都很活跃,而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参与信用交易中的这两个方面的某一方面。在货币领域中,把银行作为信用的创造者,而把其他企业作为信用的使用者或中介入,这样的区分如果不是完全错误的,就是混淆视听的。从对有效需求产生压力的观点出发,关键在于,是什么提高了人们获得商品和劳务的能力……银行绝不是唯 一将这种能力赋予别人的企业”。
资源链接
标签
发布日期
2019-02-20
擦亮日期
2019-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