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资源网(xxURLs.com)
发布资源

熟人社会是如何可能的 乡土社会的人情与人情秩序 宋丽娜 2014.9.1 【pdf扫描】

熟人社会是如何可能的封面.jpg



这是一个关于农村社会基础秩序研究的作品,人情是表达的载体,村庄社会结构是论证的视角,熟人社会是实践的场域。《熟人社会是如何可能的:乡土社会的人情与人情秩序》试图以农村社会的人情和人情秩序为例来探讨熟人社会的性质,所回应的问题是,熟人社会是如何可能的。

名人推荐

这是一项建立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的拓展性研究,也是作者对于中国乡村研究的贡献所在,作者的精神颇为值得肯定。

——赵旭东,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教授

这部作品尽管不够完美,却足够尖锐与深刻,充满了社会学的想象力。

——董磊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院教授

作者简介

宋丽娜,女,1983年生,社会学博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现任教于河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社会学。现已发表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20余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综述

三 人情的社会机制分析

四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熟人社会的组织与结构

一 血缘和地缘

二 自己人认同

三 熟人社会

四 小结

第三章 人情的构成之一:以人物关系为标准

一 主人

二 帮工

三 知客

四 仪式性人情的组织

五 小结

第四章 人情的构成之二:以事务关系为标准

一 村庄中的仪式

二 仪式的功能性

三 仪式的社会性

四 仪式的价值性

五 小结

第五章 人情往来的规则与机制

一 农民的人情往来

二 请帖与人情往来的参与规则

三 礼账与人情往来的平衡规则

四 家庭与人情往来的新陈代谢规则

五 小结

第六章 在熟人社会中为人处世

一 村庄语境中的为人处世

二 外来户与为人处世

三 村庄权威与为人处世

四 村庄边缘人与为人处世

五 小结

第七章 人情异化

一 人情的祛魅化

二 人情的功利化

三 人情的工具化

四 人情异化的社会基础

五 小结

第八章 结论

一 人情的性质及其区域差异

二 人情异化的逻辑及其变化趋势

三 人情秩序的建构

四 熟人社会是如何可能的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而事实上,经验现实中的熟人社会具有不同的性质,其中的农民行为逻辑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许多村庄的熟人社会圈大于自己人认同圈,鲁东西傅村就是如此。西傅村是一个行政村,人口383人,也是一个自然村,整个村庄中的农民彼此都是熟识的,对他人的家底、性格、脾气都了然于胸,是一个熟人社会圈。然而,能够真正产生亲密感的自己人认同却是在五服之内。西傅村代表的是小亲族主导地区村庄的基本结构状态。小亲族主导的村庄多数是杂姓聚居,就算是单姓村也分裂为不同的小亲族,农民的认同圈是小亲族,而由于各小亲族长期生活在一起,农民与认同圈之外的村民彼此又是熟识的。西傅村人口较少,可以称其为熟人社会;有的村庄因为人口众多,在行政村的层面上就不是熟人社会了,但是村民组往往构成一个熟人社会圈。不管熟人社会圈是村民组还是行政村,农民的自己人认同总是要小于这个圈子。

贺雪峰( 2000)在江西考察村庄治理的时候发现,在自然村(即村民组,当地自然村与村民组是重合的)之内的熟人社会中,信息是透明的,而农民对于自然村之外的村庄精英却不是很熟悉,行政村的范围是半熟人社会。贺雪峰做出判断的依据是对江西宗族性农村的考察,这与笔者的调查发现是相符的。赣南松冈村的熟人社会圈与白然村重合,也与农民的自己人认同圈重合。松冈村是一个行政村,下属5个社区,有15个自然村,每个自然村都是一个屋场,即单姓聚居的自然村落都有宗族组织。这些屋场的规模小则几十人,多则500余人,如果屋场小的话就是一个村民组,屋场大了就分为几个村民组。多数情况下,一个自然村就是一个相互熟识的圈子,也是农民紧密的自己人认同圈。辽东福兴村有7个自然村,每个自然村就是一个村民组,少则几十口人,多则500余人,在自然村内部农民相互熟识构成熟人社会,自然村内也有松散的自己人认同。


资源链接
标签

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地区社会学人文社科社会科学

发布日期

2019-02-23

擦亮日期

2019-02-23

扫一扫分享下载
资源网址导航
综合

图书酷 361图书馆 全索引

手机

电脑

影音

专业

游戏

体育

儿童

教育

资源分享站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