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历史课 经典课程编委会 2014.1 【pdf mobi epub txt非扫描】
名人推荐
中国史讲的中国人之本原和来历,我们知道了中国史,才算知道了中国人,知道了中国人之真实性与可能性、特异性与优良性。我们也可说,知道了中国史,才算知道了我们各自的自己。西方历史的变动比较显而在外,使人易见。中国历史的变动,却隐而在内,使人不易察觉。西洋历史如一本剧,中国历史像一首诗。诗之衔接,一句句地连续下去,中间并非没有变,但一首诗总是浑涵一气,和戏剧有不同。
——钱穆
作者简介
经典课程编委会成员,主要由国内知名高校的教授和讲师组成。编委会里的成员都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曾多次参与同类书的编辑工作,经验丰富。
目录
中国历史
先秦时期
盘古开天辟地
燧人氏钻木取火
涿鹿之战
尧舜禅让
大禹治水
父传子,家天下
商汤伐夏
伊尹辅政
牧野之战
周公辅政
春秋争霸
曹刿论战
管鲍之交
管仲改革
齐桓公九合诸侯
晋文公退避三舍
楚庄公一鸣惊人
吴越争霸
兔死狗烹
战国风云
李悝、吴起变法
商鞅变法
苏秦连横
张仪连横
田单退燕的连环计
完璧归赵
负荆请罪
远交近攻
长平之战
鸡鸣狗盗
高枕无忧
秦、汉时期
一统天下
千古第一帝
李斯成就千古一相
焚书坑儒
陈胜、吴广起义
刘邦和项羽
钜鹿之战
楚汉相争
目录
中国历史
四面楚歌
韩信崭露头角
大汉雄风
萧规曹随
七国之乱
汉武帝的雄才大略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张骞通西域
盐铁之议
汉室柱石霍光
西汉灭亡
绿林、赤眉农民起义
光武中兴
宦官和外戚的争斗
黄巾起义
东汉灭亡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
董卓乱政
群雄割据
枭雄曹操
青梅煮酒论英雄
官渡之战
孙氏占江东
三顾茅庐
赤壁之战
三国鼎立
五虎上将
空城计
司马氏夺权
暂结乱世
淝水之战
气吞万里的宋武帝
拓跋焘统一北方
南方的开发
隋、唐、宋时期
杨坚建隋
开皇之治
科举制度的创立
二世而亡
隋末农民起义
李渊建唐
玄武门之变
渭水之盟
贞观之治
房谋杜断
一代女皇
请君入瓮
唐室砥柱狄仁杰
开元盛世
盛唐气象
安史之乱
永贞革新
黄巢起义
五代十国
黄袍加身
杯酒释兵权
励精图治的宋太祖
澶渊之盟
寇准罢宴
庆历新政
王安石变法
靖康之耻
绍兴和议
元、明、清时期
蒙古帝国的建立
兼取天下
马可?波罗来华
短暂的王朝
红巾军起义
平民皇帝
靖难之变
郑和下西洋
土木堡之变
张居正改革
利玛窦来到中国
声声入耳,事事关心
努尔哈赤建后金
李闯王进京
清军入关
清代国母孝庄
康熙智擒鳌拜
三藩之乱
康、雍、乾盛世
文字狱
马戛尔尼使华
第一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慈禧太后垂帘听政
洋务运动
“中兴之臣”李鸿章
中日甲午战争
戊戌变法
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末代皇帝
世界历史
古代文明
美尼斯统一埃及
法老与金字塔
图坦卡蒙的咒语
图特摩斯三世
古埃及太阳历
世界历史
苏美尔城邦的兴衰
文字的发明
萨尔贡的征服
古巴比伦的魅力
赫梯帝国
犹太王大卫
亚述帝国
复兴的巴比伦王国
空中花园
摩亨佐·达罗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居鲁士大帝
大流士一世改革
希腊、罗马时期
雅典娜
爱琴文明
《荷马史诗》
《神圣休战条约》
狼孩与罗马城
城邦制度
希波战争
希腊的“黄金时代”
伯罗奔尼撒战争
马其顿的崛起
亚历山大之死
《伊索寓言》
古希腊悲剧
斯巴达克起义
恺撒大帝
儒略历
“魔鬼”尼禄
戴克里先与君主制的开创
君士坦丁大帝
西罗马帝国灭亡
中世纪
克洛维皈依基督教
拜占庭帝国
日本大化改新
阿拉伯帝国
查理大帝
诺曼征服战
十字军东征
奥斯曼土耳其崛起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俄罗斯的崛起
黑死病侵袭欧洲
英法百年战争
天主教会大分裂
玫瑰战争
文艺复兴时期
谷登堡与印刷术
地理大发现
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三杰
马基雅维利与《君主论》
伟大的莎士比亚
哥白尼与《天体运行论》
坚持真理的布鲁诺
伽利略与天文望远镜
马丁·路德与宗教改革
英西战争
尼德兰革命
三十年战争
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权利法案》
普鲁士的崛起
英法七年战争
波士顿倾茶事件
莱克星敦的枪声
《独立宣言》
美国 1787 年宪法
攻克巴士底狱
《人权宣言》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法兰西第一帝国
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
维也纳会议
工业革命时期
什么是工业革命
新的纺织机器
詹姆斯·瓦特和蒸汽机
汽船和火车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
贝尔发明电话
达尔文与进化论
巴斯德发现病菌
诺贝尔与诺贝尔奖
发明大王爱迪生
居里夫人与镭
莱特兄弟与飞机
爱因斯坦与相对论
英国宪章运动
1848 年欧洲革命
《共产党宣言》
第一国际
巴黎公社
两次世界大战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萨拉热窝事件
“施里芬计划”
日德兰大海战
凡尔登“绞肉机”
十月革命
德国签约停火
一切为了东线
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新经济政策及苏联成立
墨索里尼登上首相宝座
阿道夫·希特勒
“大萧条”
罗斯福新政
绥靖政策
二二六事件
慕尼黑协定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德国突袭波兰
敦刻尔克大撤退
不列颠空战
莫斯科保卫战
偷袭珍珠港
《大西洋宪章》
中途岛战役
斯大林格勒战役
西西里岛登陆
德黑兰会议
开罗宣言
诺曼底登陆
雅尔塔会议
日本无条件投降
联合国的成立
战后新世界
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第一次柏林危机
北约成立
朝鲜战争
欧共体的成立
万隆会议
非洲独立年
古巴导弹危机
不结盟运动
布拉格之春
越南战争
东、西两德统一
尼克松访华
海湾战争
苏联解体
亚洲金融风暴
科索沃战争
美国9·11事件
伊拉克战争
和平与发展
序言
代序
中国历史研究法
钱 穆
近人治学,都知注重材料与方法。但做学问,当知先应有一番意义。意义不同,则所采用之材料与其运用材料之方法,亦将随而不同。即如历史,材料无穷,若使治史者没有先决定一番意义,专一注重在方法上,专用一套方法来驾驭此无穷之材料,将使历史研究漫无止境,而亦更无意义可言。黄茅白苇,一望皆是,虽是材料不同,而实使人不免有陈陈相因之感。
……
让我首先问为何要研究中国史?简单回答:“中国人当知道些中国史。”这是一项极普通极基本的道理,我们应当承认。每一个国家的公民都应该知道些关于他们自己本国的历史,中国人应该知道些中国史。中国史讲的中国人之本原和来历,我们知道了中国史,才算知道了中国人,知道了中国人之真实性与可能性,特异性与优良性。我们也可说,知道了中国史才算知道了我们各自的自己。譬如我们认识一位朋友,总不能单在他的高矮肥瘦上去认识,当然该知道一些他以往的历史,如他的姓名、籍贯、学历、性情、才干等,我们才算是知道认识了此朋友。我们是中国人,只有在中国史里来认识我们自己。不仅要认识我们的以往,并要认识我们的将来。若非研究历史,即无从得此认识。
历史有其特殊性、变异性与传统性。研究历史首先要注意的便是其特殊性。我们以往的传统,与其他民族有变有异,有自己的特殊性。没有特殊性,就不成为历史。如果世界上一切国家民族,都没有其相互间的个别特殊性,只是混同一色,那就只需要,亦只可能,有一部人类史或世界史便概括尽了。更不须,也不能,再有各国国别史之分。
其次,历史必然有其变异性。历史常在变动中进展。没有变,不成为历史。我们读小说,常见说:“有事话长,无事话短。”所谓有事即是有变,无变就不见有事。年年月月,大家都是千篇一律过日子,没有什么变动,此等日常人生便写不进历史。历史之必具变异性,正如其必具特殊性。我们再把此二者,即特殊性和变异性加在一起,就成为历史之传统性。我们研究历史,首先就当知道历史的三种特性。
现在再讲中国史和西洋史有何不同。据我个人意见,至少西洋史是可分割的,可以把历史上每一个时期划断。如希腊史和罗马史,两者间就显可划分。以下是他们的中古时期,这又是一个全新的时期,与以前不同。此下则是他们的近代史,现代国家兴起,又是另一段落了。如此划分开来,各有起讫。而中国史则是先后相承不可分割的,五千年一贯下来,永远是一部中国史,通体是一部中国史。战国以后有秦汉,决不能和西方之希腊以后有罗马相比。这显然见得双方历史互有不同,此即是我上面所指述的历史之特殊性。但此处当注意者,我们只可说,西洋史可分割,中国史不可分割,却不能说中国历史没有变动性。我们只能说,西方历史的变动比较显而在外,使人易见;中国历史的变动,却隐而在内,使人不易觉察。我常说,西洋历史如一本剧,中国历史像一首诗。诗之衔接,一句句地连续下去,中间并非没有变,但一首诗总是浑涵一气,和戏剧有不同。
……
西洋史总分上古、中古和近代三时期。上古史指的是希腊和罗马时期,中古史指的是封建时期,近代史指的是现代国家兴起以后。但中国人讲历史常据朝代分,称之为断代史。如先秦史、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宋辽金史、元史、明史、清史等。因此有人说中国史只是一部帝王家谱,乃用王朝兴亡来划分时代,李家做了皇帝就名唐史,朱家做了皇帝就称明史。此说实甚不然。一个统一王朝之兴起,其政府规模可以维持数百年之久,在这一时期中变动比较少。突然这一王朝崩溃了,另一新王朝起而代之,当然在这两朝代之间历史会起大变动,所以用断代史来划分时期,就中国历史言,可以说是一种自然划分,并无很大不妥之处。
若我们非要比照西洋史分法,则中国的上古史当断在战国末年。秦以下,郡县政治大一统局面开始,便该是中国的中古史了。但这与西方的中古时期不同。大体说来,西方中古时期是一段黑暗时期,而中国汉唐时代,政治社会各方面甚多进步。不仅不比我们的上古史逊色,又且有许多处驾而上之。我们也可将秦代起至清末止,两千年来一气相承,称之为中国历史之中古期,不当在中间再加划分。若定要划分,亦可分做两期。五代以前为一期,我们不妨称五代以前为中国的中古史,这一段历史,因离我们比较远,由我们现代人读来,有许多事情也比较难了解难明白。宋以下的历史,和我们时代相接近,读来较易了解易明白。我们也可说,中国的近代史,自宋代即开始了。
如此说来,可以说中国史常比西方史走先了一步。秦代已是中国的中古时期,宋代已是中国的近代时期了。如此便发生了一问题,即中国史为何似比西方历史先进,这是否可称为中国历史之早熟?但现代史上的中国,却比西方落后,其原因又何在呢?历史本不是齐轨并进的,把一部中国史比起西方史来,何以忽然在前,又忽然在后?近代西方何以如此突飞猛进,近代中国何以如此滞迟不前?这里面便见出有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与解答。
文摘
涿鹿之战
涿鹿之战,指的是距今约4600年前,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与东夷集团中的蚩尤部族在今河北省涿县一带所进行的一场大战。这是远古时代一次很大规模的战争。
传说约四五千年前中国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兴起于今关中平原、山西西南部的黄帝族与炎帝族经过融合,沿着黄河南北岸向今华北大平原西部地带发展。而兴起于今冀、鲁、豫交界地区的蚩尤九黎族,则由东向西发展。两大部落为争夺宜于牧猎和浅耕的地带,展开长期的争夺战。
据说蚩尤族善于制作兵器,其铜制兵器精良坚利,且部众勇猛彪悍,生性善战,进入华北地区后,首先与炎帝部族发生了正面冲突。蚩尤族联合巨人夸父部族和三苗一部,用武力击败了炎帝族。炎帝族为了维持生存,向黄帝族求援。黄帝征集各部落、联盟兵众,与蚩尤大战于涿鹿(今河北涿鹿东南)。
黄帝族率领以熊、罴、狼、豹、雕、鹖等为图腾的氏族,数战不胜。后来,黄帝命应龙作水阵阻挡蚩尤,但被效忠于蚩尤的风伯雨师所破。蚩尤率领所属七十二氏族(或说八十一氏族)利用浓雾天气围困黄帝族。黄帝请旱神女魃作法,天气骤然放晴,旱热难当,使习惯东南方阴雨气候的蚩尤无法忍受,败阵南逃,结果在冀州之野被擒杀。
远古时代的这场战争,结束了部落时代的历史,各部落的人都愿归顺轩辕,一致拥戴他为盟主。从这时起,世界上第一个中央有共主的国家建立起来了。中华民族开始形成了,从此以后,人们都尊称黄帝为中华民族的始祖。
涿鹿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见于记载的最早的“战争”,对于古代华夏族由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转变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尧舜禅让
尧,中国古代传说的圣王,姓尹祁,号放勋。因封于唐(今河北境内),故称“唐尧”,《尚书》和《史记》都说他名叫放勋。后代又传说他号陶唐,姓伊祁,因此称为唐尧。尧当上部落联盟的首领,和大家一样住茅草屋,吃糙米饭,煮野菜做汤,夏天披件粗麻衣,冬天只加块鹿皮御寒,衣服、鞋子不到破烂不堪绝不更换。老百姓拥护他,如爱“父母日月”一般。
舜名重华,又称虞舜,建国号有虞。按先秦时代以国名作为姓氏的习惯,被称为有虞氏帝舜。传说他是颛顼的七世孙,距黄帝九世,生于诸冯(在今山东省境内),家世非常寒微。
尧在位七十年,有德政,常征求四岳的意见,而且设立谤木,让平民可以发表意见,创立多个政权组织,要求荐举贤人,加以任用。传说尧还发明了围棋。尧晚年的时候,想找一个贤能的接班人,人们一致推举舜。尧听说舜很贤德,还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一番考察后,尧把部落联盟首领的全部职权让给了舜。这就是历史上的“尧舜禅让”。如果用四个字来概括禅让制度的话,就是:能者居之。
舜接位后,亲自耕田、打鱼、制陶,深受大家爱戴。他通过部落联盟会议,让八元管土地,八恺管教化,契管民事,伯益管山林川泽,伯夷管祭祀,皋陶作刑,完善了社会管理制度。他也仿照尧的样子召开继位人选会议,经过民主讨论,大家推举禹来做继承人。舜到晚年身体不好,依旧到南方各地去巡视,竟病死在苍梧(今湖南境内)的途中。舜死后,禹做了部落联盟的首领。
大禹治水
禹又名文命,字高密,相传生在西羌(今甘肃、宁夏、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一带),后随父迁徙于崇(今河南登封附近),父亲是鲧(ɡǔn),尧时被封为夏伯,故又称夏禹或伯,是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者,同时也是奴隶社会的创建者。
尧在位的时候,黄河流域发生了很大的水灾,尧就让禹的父亲鲧去治水。舜接替尧当部落联盟首领以后,亲自到治水的地方去考察。他发现鲧办事不力,就把鲧杀了,又让鲧的儿子禹去治水。禹改变了他父亲用堤坝挡水的做法,而是通过开渠排水、疏通河道,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当时禹新婚不久,为了治水,他四处奔波,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因此留下了“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典故。经过十三年的努力,他终于取得了成功。
在治理水患的同时,大禹还积极指导人们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大兴水上运输,重建家园。史书记载,洪水退去后,一块块平原露出水面,他带领人们在田间修起条条沟渠,引水灌溉,种植粟、黍、豆、麻等农作物,还让人们在地势低洼的地方种植水稻。大禹为当时农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难怪孔子对禹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孔子认为禹王的功德是无可非议的:禹自己饮食菲薄,然而祭祀的祭品却非常丰富,这是至孝;平常他只穿粗恶的衣服,然而朝衣则讲究华美,这是恭敬群臣;他不注重自己的宫室,所以宫室很简陋,却尽力来为农民修建沟渠,以利农田,这是厚爱百姓。孔子说了这些事实以后,再次夸赞“禹,吾无间然矣”。
公元前2070年,舜正式把天子位禅让给禹。禹以安邑(今山西夏县)为都城,国号夏,分封丹朱于唐,分封商均于虞,改定历日称为夏历,又收取天下的铜,铸成了九鼎,作为天下共主的象征。由于禹在治水中的功绩,提高了部落联盟首领的威信和权力。传说禹年老的时候,曾经到东方视察,并且在会稽山(在今浙江绍兴一带)召集许多部落的首领。去朝见禹的人手里都拿着玉帛,仪式十分隆重。有一个叫做防风氏的部落首领缺席,禹认为怠慢了他的命令,把防风氏斩首。这说明,那时候的禹已经从部落联盟首领变成名副其实的国王了。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即位,打破了禅让制度,开创了子继父位的世袭王朝制度。
父传子,家天下
夏朝(约公元前2146~前1675年),始于大禹,终于桀,共有十七位统治者,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也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朝代。大禹是我国历史上“相揖逊”禅让制度的最后一位受益人,史书上记载,与大禹一起治水的皋陶之子伯益功勋卓著,理应是禹的继承人,但禹死后人们爱屋及乌,拥戴了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
夏王朝建立以后,夏王朝内部的贵族有扈氏反对夏启即位,启动用军队镇压了有扈氏的叛乱,才巩固了夏王朝的统治。夏启在位十年后去世,其子太康继立。太康治国无方,追求奢侈淫乐的生活,由此发生太康兄弟五人争夺
资源链接
标签
发布日期
2019-02-18
擦亮日期
2019-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