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资源网(xxURLs.com)
发布资源

部落动物,关于男人女人和两性文化的心理学 罗伊F鲍迈斯特 2014.7 【pdf扫描】

部落动物,关于男人女人和两性文化的心理学封面.jpg



《部落动物:关于男人、女人和两性文化的心理学》:从社会心理和文化角度透析两性关系,揭露“主导”社会的男人被“压榨”的真相。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华尔街日报》 《今日心理学》、耶鲁大学和商界专家联袂推荐!是畅销书《意志力》(Willpower)作者的作品。

媒体推荐

这是我读过的关于两性差异的最高明的书,没有之一。——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积极心理学创始人,美国心理学会前主席

男人读了《部落动物》之后可能会找到点慰藉。鲍迈斯特先生关注的是在历史上男人是如何被“压榨”的。他认为,男人们建立的文化本身,觉得男人比女人更有利用价值……哪怕男人经常被当做女人所遭受现状的罪魁祸首。——戴夫·希夫利特(Dave Shiflett),《华尔街日报》(Wall,Street Journal)

如果你对具有争议的脱点持开放态度的话,请读这本书,书里充满了违反直觉但是极具说服力的观点,《部落动物》将重塑你对性别歧视、女权运动和两性差异的观点。——安德烈·巴茨(Andrea Bartz),《今日心理学》(Psychology Today)

现在,直接淡沦两性差异可能有点危险但是罗伊·鲍迈斯特抛开了这种顾及……这是一本震撼人心的作品,它可能会彻底改变你脑中关于男人和女人的观念。——克里斯蒂娜·胡夫·萨默斯(Christina Hoff Sommers)美国企业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常驻学者

富有争议的主题,见解深刻的结论,罗伊·鲍迈斯特的这本新书带来了关于老生常谈的“性别战争”的新观点,让人大开眼界,因为这根本就是一场“虚构的战争” 《部落动物》的意义深远,尼其是对那自以为已经明白了答案的人。——约翰·巴奇(John Bargh),耶鲁大学心理学和行为科学教授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罗伊 F. 鲍迈斯特(Roy F.Baumeister) 译者:刘聪慧 刘洁 等


罗伊 F.鲍迈斯特,佛罗里达州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社会心理学毕业课题组带头人。他的研究涉及多个领域,包括自我和身份、自我调节、人际排斥和对归属的需要、性与性别、侵犯、自尊、意义和自我呈现。他著有超过500篇论文,被科学信息研究所(ISI)列为世界少数最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他也是21本图书的作者或主编,包括畅销书《意志力》(Willpower)。

目录

译者序

致谢

第一章旧事重提1

我们不是在谈

两性战争可休矣4

“女权主义”那些事儿6

被放大的敌意8

他,她与它11

这是一个由男人统治的世界吗?12

双刃剑14

他和她,选择不同16

第二章孰优?孰劣?17

“人咬狗”19

三种主流观点20

女人与科学家21

天才与弱智23

会“撒谎”的统计数据25

第四种观点27

性别与权衡27

第三章“能不能”与“想不想”31

能力差别有多大?32

真正的差异在哪34

我就是喜欢37

性——原始驱动力38

关于工作39

女人与爵士乐42

第四章背后的真相45

原始人的性别比46

物竞天择,适者“繁衍”48

谁更有胜算?49

征服欲51

追求卓越54

权衡特质55

探究“两极模式”57

第五章谁是社交高手?59

新闻背后60

女人和男人,谁是社交高手?62

换个视角看人际64

小圈子,大圈子66

要不要袒露心声?67

要不要委婉表达?69

要不要平均分配?70

要不要保持合作?72

要不要相互分担?72

不同的自我概念73

不同的是非观75

除此之外77

第六章文化如何运转79

我们为什么需要文化80

文化是什么82

文化系统,让生活更美好84

文化的成功策略之一:信息化86

文化的成功策略之二:专门化88

文化的成功策略之三:市场化89

男人、女人与文化89

文化如何“要”?91

文化“要”什么92

小结96

第七章男人,女人与文化——不平等的根源97

我们因何至此97

一种新的解释100

回溯:性别不平等的根源100

上升还是下降?103

男人与分娩104

男人与专利106

男人与银行108

究竟是谁和谁的战争?109

如何看待偏见109

如何看待压迫111

历史与现状114

让我们公平地对待彼此吧!115

第八章可以牺牲掉的人,可以一次性消费的生命117

谁是宝贵的?118

“甚至包括妇女和儿童”119

打仗的时候,爸爸去哪了?121

越过前线125

走向性别平等?128

为什么男人可以被牺牲掉?129

如何理解男人的两极模式133

由小人物组成的大型组织134

澄清一些误解135

一条生命的价值137

男人:文化的牺牲品138

死亡的意义138

冒险的意愿140

可牺牲性和不平等性141

第九章赢得男子气概,以及男性自负145

真的有双重标准146

不确定的男子气概149

你是在对我说话吗?150

荣誉场151

如何成为一个男人153

系统拿走的155

这份工作脏兮兮的,但是

为伟大而奋斗158

女人的状况如何呢?162

对男人的影响:男性自负168

主动的男人171

文化如何得偿所愿172

尊重的缺乏174

第十章透过婚姻和性看男人177

我们都误解了男人的性欲177

性驱力179

与性欲共存182

性生活是有益的185

必须有人主动186

男人的性欲不只是为了性187

文化和性188

金钱、女人和孩子190

两性经济学190

不愿承担责任194

不能兑现的承诺197

第十一章还有什么?接下来是什么?205

一个没有男人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207

男人,文化的象征符号209

构建巨无霸214

男人供养女人215

男生女生217

男人的品质在下降?221

性别与政治223

少工作,同薪酬?226

战争,孩子与科学228

男人的选择,女人的选择230

年轻男人们的现在与未来232

迈向更美好的未来235

参考文献237

序言

人人生而平等,也生而不同,具有诸多个体差异。在众多个体差异中,性别差异是最为显著的。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女性的社会地位一直居于男性之下,处于附庸的位置。很多词汇形容男女之间的地位差异为:“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三从四德”“夫为妻纲”等。随着新中国的建立,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男女平等的理念已经在中国社会上深入人心,中国女性的地位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虽然目前我们看到处于社会顶层的高级官员、大企业家等多为男性,但是,女性的社会地位已经有了非常大的改善,她们也在积极地进入社会工作和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各个领域的精英人才。从世界范围看,中国对男女平等观念的坚守和执行都是有目共睹的。“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2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中提到,北欧国家名列榜首,中国位列第69位在中游水平。虽然我国从法律上、理念上和政策上都提倡男女平等,且男女平等在教育、就业等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我们也要承认中国要真正实现男女平等,还有一段路要走。

男女平等是社会上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不管是找工作还是考研,面试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听到“男士优先”“只限男生”等带有性别歧视的指示语,有些虽然没有做得这么露骨,但是大家也都心照不宣。歧视女性的行为、男女不平等的观念应该是我们现代社会所禁止的,但是我们都知道它也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只知道男女不平等,性别歧视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我们很多人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男女不平等,另外,我们一说到男女不平等,就默认是对女性不公平,我们经常忽略的是:是否对男性也存在不公平呢?

罗伊撰写的这本书对一系列的问题做了非常详尽的剖析和解释。

男女之间的差异到底在哪些方面?

男性的能力比女性强吗?

为了达到社会顶层,男性和女性哪个更愿意作出牺牲呢?

为什么社会顶层和底层中男人更多?

是什么让男人有如此大的动力去奋斗和前进,即使是前景未知、胜算渺茫?

女人的社交能力比男人更强吗?

文化是男女性别差异的根源吗?

为什么繁荣文化一定要牺牲男人?

我是“男人”需要证明吗?

男人和女人谁更需要性?

我们认为,本书从一个全新的视角阐述了男女性别问题,虽然言辞有些犀利,但是其中不乏闪光的观点。作者的有些观点我们持保留态度,但是我们不能因为不同意某个观点而放弃了解它们。差异性的观点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科学最为吸引人的地方。希望这本书的内容能够对您有所启发,能够让我们更为客观、科学地看待性别差异。

此书得以顺利的翻译和出版,首先要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廖岩等同志的支持和帮助,同时也非常感谢出版社给我们提供了宽松的翻译环境。此外,我还要感谢我的几名研究生和本科生:刘洁、袁荔、纪薇薇、徐焕然和范成竹,本书初稿的翻译工作主要是由他们完成的,最后的审校、通稿和定稿工作由我和刘洁共同完成。虽然已经尽力,但由于译者水平有限,书中内容难免有疏漏和值得商榷之处,恳请各位专家和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文摘

版权页:




相比于书籍杂志,电视节目也好不到哪儿去。记得在20世纪90年代,我和妻子经常能在广告中发现性别偏见的影子,例如,在广告中,经常出现一男一女因某些原因试图争抢同一件商品,而广告的结尾一般都是女人胜出。有研究者对他们能找到的所有描述男人与女人竞争的广告进行研究发现:在类似的广告中,赢家总是女人。我和我的妻子都对此研究表示怀疑,可能因为我俩都是社会学者,深知没有任何一种情况可以屡试不爽。因此,广告一出来,我们就瞪大眼睛看。回想在过去的十年里,也就只有那么一两次,广告轻描淡写地提及男人可能是对的。不过,一般情况下,只要广告中出现男人与女人竞争的场景时,女人总是胜出。其他电视节目和情景喜剧也是如此。除了极少数节目——例如《三个儿子一个爸》(My Three Sons and Father Knows Best)——中父亲的形象充满智慧、才干、富有爱心外,大多数好莱坞的父亲形象都是小丑式的,甚至有些是彻头彻尾的大坏蛋。想象一下,你能不能找到一个电视节目,节目中女性表现很糟糕,而男人既聪明又能干?好像不太容易。然而,想找到一个看上去不怎么样的男人却易如反掌。孩子们的书里也是一样。

甚至人们的日常交谈也不例外。我曾经听两个文学教授聊天,他们时不时蹦出类似“大男子主义”和“女权主义”这样的词。尽管他们都是男人,但“大男子主义”也不是什么好话。也许这些都是宣传策略、政治需要及文学作品的误导,那么,人们真正的想法又是怎样的呢?

爱丽丝·意格丽(Alice Eagly)和她的同事一直致力于研究该问题。她们通过大规模调查,探究人们对两性的刻板印象。在这个政治色彩强烈的年代,人们总是比较谨慎的。但是,上千份的问卷调查还是比较有说服力的。研究发现,人们对男人和女人的认知有很大差异。


资源链接
标签

女性男性心理学养生保健男性心理学心理健康

发布日期

2019-02-20

擦亮日期

2021-02-02

扫一扫分享下载
资源网址导航
综合

全索引 图书酷 361图书馆

手机

电脑

影音

专业

游戏

体育

儿童

教育

资源分享站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