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资源网(xxURLs.com)
发布资源

不贪心:每天学点佛学智慧.了凡著.pdf


推荐

《不贪心:每天学点佛学智慧》收纳多位著名禅师沉淀人生的经典智慧,引导人们该如何享有戒除贪念、懂得惜福、学会感恩的心态,做一个顺其自然、乐观豁达、自在随缘的人。贪念是一切罪恶之源。幸福是不贪心,不妄取。人生哲学类畅销书!
“贪、嗔、痴”在佛教中被认为是三毒。三毒中,“贪”为首,“贪”是指贪心,包括吝啬、悭贪。人人皆有欲望,皆有贪图之心,在佛家的认识里,佛教经典都教化世人要戒除贪念。
知足者常乐,是一种对生命的淡然之美。懂得享受工作与享受人生的人最快乐,这种快乐来自于自知与自我价值的认同感。活在这个世界上,人与人之间每天都存在很多诱惑。我们一定要凡事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凡事把握有度,适可而止。贪心的可怕之处,不仅在于摧毁有形的东西,而且能搅乱你的内心世界。你的自尊,你所遵守的原则,都可能在贪心面前垮掉。
“人心不足蛇吞象”,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如果任其膨胀,必将后患无穷。人有了贪欲,就永远不会满足,不满足,就会感到欠缺,高兴不起来。除非你真正懂得常乐的秘诀,否则将永远不会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

作者简介

方伟,笔名了凡,心理自助类畅销书作家。代表作品有《一杯浓茶 八味人生》、《禅的故事》、《学会选择 学会放弃》。

目录

第一章“贪、嗔、痴”,贪是人生首恶 
1.人的本心,不要被物欲所困 
2.不贪过去,不贪未来 
3.世间种种,顺其自然最重要 
4.持平常心,内心清净就是福 
5.贪心少了,自然就会满足 
第二章贪心,是与生俱来的烦恼 
1.烦恼多因有贪念,去除烦恼在自心 
2.贪心不足,早晚要还的 
3.知足常乐,是最大的幸事 
4.不要贪图安逸,确立自己的目标 
5.“难得糊涂”,化解人性弱点 
第三章不奢求、懂感恩,才能有快乐 
1.欲望无止境,宜甩掉束缚 
2.心外无物,才能度越一世 
3.认识生死,就会少了奢求 
4.学会息心,抵抗烦恼 
5.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不贪心 
6.施惠慎勿念,受施慎勿忘 
7.做官常存贪念,官位难保 
第四章世人皆有嫉妒心,不宜放纵 
1.少生嫉妒心,要成人之美 
2.懂得分享,不要独揽荣誉 
3.功名都是别人给,你争不来的 
4.嫉妒生事端,平常心最要紧 
5.面对他人的嫉妒心,泰然处之 
6.名越高越要谦虚,以免嫉妒招祸 
7.一世功名,要学会自我解脱 
第五章看淡金钱,惜当下之福 
1.没钱不行,钱太多未必是福 
2.求财有道,莫贪求 
3.不要为了钱,丢了人格和良心 
4.钱财少,未必幸福快乐少 
5.金钱是一种态度,珍惜当下之福 
第六章取舍之间,该放下就放下 
1.拿得起,放得下 
2.“放下”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智慧 
3.学会选择 
4.放不下,那就把它担起来 
5.取舍之间,就是找到我们自己 
第七章凡事忍一忍,吃亏是福气 
1.忍让是金,定有福报 
2.古今创业人,谁个不是忍 
3.小不忍则乱大谋,古今如此 
4.戒除私心,忍让就是福 
5.忍让不是怯懦愤怒或是无礼 
第八章不计较,多几分和气 
1.不较真,能容人 
2.君子不报仇,用爱化解 
3.不抱怨,就是不计较 
4.面对恶语中伤,不计较 
5.以君子之心对无礼之举 
6.我即是佛,要宽恕众生

序言

幸福是不贪心、不妄取
时下有句非常流行的话:“你幸福吗?”
相信很多人在听到这句话后,会发出这样的感慨:现在的我们收入越来越多,房子越来越大,车子越来越好,吃喝穿用都不愁了,为什么反倒没有了过苦日子时候的幸福滋味了呢?!
而感慨过后,人们就又投入到自己忙碌的生活中去了。大家用奔忙显示自己的重要,用不停的奔跑换取生活的资本。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只有一个目标:挣更多的钱、做更大的官、谋取更高的职位……似乎只有这些才能证明,我是在通往幸福的路上。我们却很少会想到,这样的生活状态是我们想要的吗?我们这么着急去追求房子、车子、金钱、爱情、权力,我们的心里真正幸福吗?是不是太贪心了?
佛说:贪念是一切罪恶之源。
在佛经上,“贪”有好多不同的说法,譬如它又叫做“欲”,也就是希望、追求、渴求的意思。人到底希望什么?又渴求什么呢?人在身心的需求上,最主要的不外是贪“色、声、香、味、触”五欲,眼睛贪好看的、耳朵贪美声、鼻子贪香、舌头贪好味、身体贪接触的舒适感。总之,凡是好的都喜欢贪。
但是,人本来就不能不吃饭、不睡觉,眼睛不能不看,耳朵也不能不听。所以,贪是指我们过分的要求,实际上,人们真正的需要并不多,譬如我们睡觉只需要一个床铺,吃饭只要吃饱就够了……可是人仍然想要追求、获得很多东西,为什么人会这么贪得无厌呢?这和人的心理有关。
人的心理有一种想永远据为己有的欲望,因为一般人想要贪着的东西都是不能永远保有的,但是当拥有以后又开始担心会失去。以金钱为例,我们日常所需的花费并不多,但是一般人总是害怕得到的金钱很快就会用完,所以希望财产能够愈积愈多,以备不时之需,结果变得贪得无厌。
贪心的人就像一只爬在结满果实的桃树上的猴子,它看到满树饱满欲滴的桃子,每一颗都想吃,结果摘了一个往手里放,又摘两个夹在腋下;摘到最后,不但一颗桃子都没有吃到,还把自己累死了。人往往就是这样,被贪心带来的许多烦恼给累死了。
俗语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其实人并不只是贪图财物,对很多东西也都是贪得无厌地追求、争取。人和人之间很多的磨擦和不协调,也都是因此而起的。所以,贪心不仅为自己带来困扰,也会为社会、自然带来灾难。
本来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要并不多,如果是在个人的需要之外,为全体大众的需要考虑,这就不叫做贪,譬如希望大众能够有衣服穿、有车子坐、有房子可住,为社会众生造福,就不叫做贪。
因此,我们除了自己需要的东西以外,不可要得太多。适可而止需要智慧,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时时注意自己的起心动念,看自己到底是为自己还是为别人。
其实,这种心态的出现,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每个人都对自我太执著了,也就是欲望太多了,总是抱着既得的东西不想放下。我们每个人都会这样,常常感觉不出生活变得更好了。我们被无穷无尽的欲望包围着,变得浮躁和势利,再加上攀比抵消了很多我们创造美好生活带来的喜悦,逐渐地,不满足感反倒是越来越重了。
要知道物质不过是帮助我们维持生活而已,若不懂得节制,贪无止尽,不但会让自己的行为举止失去规矩,也可能招来他人的毁谤,以及自己无穷的烦恼。日常生活中,不要有非分之想,取物要适可而止;否则贪心一起,就像掉落无底洞,让人不可自拔。
如果能做到事事顺其自然,不贪心,不妄取,不过分执著自我,我们的内心就会安宁。只有这样,当你再遇到“你幸福吗?”这句问话的时候,你才会有最肯定的答案:“嗯,我幸福极了!”
作者谨识
2012年11月

文摘

1.人的本心,不要被物欲所困
禅语说:“一切善恶皆由自心,心外别求,终无是处。”意思是:世间的所有善恶都出自人的内心,如果修禅不从内心开始,那么最终会徒劳无益。
人生一世,转瞬之间。但是,人人都有放不下的东西。这些东西中,世人最放不下的是名和利。“熙熙者,皆为利来;攘攘者,皆为利往”正是世间常人放不下名利的写照,说到底,还是贪欲作祟。
在佛经中,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被称为“欲界”。就是说这个世界上的我们,人人都生活在强烈的欲望中。欲是生命内在的希求,既有生理方面的,也有心理方面的。而由身心产生的欲望,又有着千差万别的表现形式。佛经中,将之简单归纳为五种,分别是色、声、香、味、触五欲等。生命就是在不断追逐五欲的过程中延续。当上述欲望得到满足时,会产生暂时的快乐。因而,通常所说的人生幸福,无非是指欲望的满足。
但欲望又是不稳定的。人的欲望虽与物质条件有关,但什么是满足却没有标准。从整体来说,往往是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而提升,所谓水涨船高。对古人来说,丰衣足食就能知足常乐;而对今天的人来说,衣食无忧已变得寻常普遍,难以使人产生应有的幸福感。随着物质的繁荣,欲望也在随之膨胀,而且是越来越甚,这使得人们永远处在无休止的追逐中。
人一旦贪欲过重,心念就会方寸皆乱,计算谋虑一乱,心术就容易不正,就会被贪欲所困。正如《俱舍论》卷十六中说:“于他财物,恶欲名贪。”意思就是说:一味追求名利、物欲,就是贪。
“贪、嗔、痴”在佛教中被认为是三毒。三毒中,“贪”为首,因为人人皆有欲望,皆有贪图之心,只是智者能转化,愚者一辈子在圈子里面转不出来。
在佛家的认识里,佛教经典都教化世人要戒除贪念。“贪”是贪心,包括吝啬、悭贪。欲望没有满足的时候,人人莫不拼命希求,希望内心得到满足,是为贪心。同时,我们已经得到的,常常不能放下,又不肯施舍帮助别人,于是产生了吝啬,也叫悭吝。
对于心爱之物,人过于贪,得不到就会用偷、夺等法得到它,这样就会出大问题。如果贪心没有断,那么表面善行修得再好,定力再深,心也是不安的。只有把贫富荣辱看得开,才能过上清净安宁的生活。
一个人去沙漠寻找宝藏。宝藏还没有找到,身上的食物和水却都用完了。缺吃少喝的日子很难熬,他感到身上一点力气也没有,只能静静地躺在沙地上等死。
奄奄一息之际,寻宝人向佛做了最后的祈祷:“佛啊,请你帮帮我这个可怜的人吧!”
这时,佛果真出现了,问他:“你想要什么?”
寻宝人急忙回答:“我想要食物和水,少一点也行啊!”
于是,佛答应了他的要求,给了他很多食物和水。
他吃饱喝足后,犹豫了片刻,决定继续向沙漠深处进发。最终,他找到了宝藏,他贪婪地把宝藏装满身上所有的口袋,并且装了满满一袋子宝贝背在身上。
这个人刚往回走了没多远,他发现,自己只顾寻宝,又没有食物和水了。此时的他舍不得扔掉好不容易才找到的财宝,只得忍饥挨饿往前赶路。
但是仅仅走出去一天,他就不得不扔掉一些财宝;又走了一天,他只得再扔掉一些财宝……当他身上的财宝已经所剩无几的时候,他也走不动了,这次他真要等死了。
寻宝人临死之前,佛再次出现了,问:“现在你要什么东西呢?还想要宝藏吗?”
他有气无力地回答:“食物和水……更多的食物和水!我不想要宝藏了。”
世上每个人都想找到真正的幸福和自由,但世人却错误地认为:有了钱财和权势就能得到幸福和自由,因此,很多人把追求钱财和权势作为奋斗的动力,有了一万追求十万百万,当了科长追求处长、局长,他们不断去追逐名利、职位,不断衍生出新的欲望,却又不懂得节制,最终离幸福和自由愈来愈远了。因此,我们需要懂得,人的本心,就是要超越物欲,找到真我,这样我们就不会败在“贪”心之上,正所谓:“无欲则刚”。
人在社会上会生出各种各样的欲望,人有欲望本无可厚非,有的人的欲望是客观的、有节制的,这样的欲望则会是一种目标,一股动力,他可以使人具有方向性;有的人的欲望则是主观的、无限制的,甚至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需要多少才能得到满足。这样的欲望则会给自己增加压力,超负荷的欲望会羁绊人前进的脚步,有的甚至会将其引向歧路。
你欲望太多、太重,会让负重的人在一个坎上跌倒,到头来,怕是一场空。
如何克制过度的欲望呢?
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每个人都要有信仰,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信仰,他就会去坚持和追求什么东西。
如果你觉得这辈子的意义就是要成为亿万富翁,那你可能就会拼了命的去追求金钱,因为你的价值观告诉你,如果不成为亿万富翁,那就是失败的人生。如果有这么一种观念的话,那你这辈子就会成为钱的奴隶,可能你根本就不需要那么多,甚至连一百万都不需要,但为了证明自己是成功的,你就会想方设法去追求,这就是过度的欲望。当然,如果你想成为亿万富翁的目的是为了利益他人,利益社会,那又是另外一种情况,是值得赞赏的。
但实际上,大部分的人追求金钱都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身价、面子等等。这就是由于不正确的观念使自己滋生出无止境的欲望!从而去追求很多无意义的东西。
在大学毕业开始寻找工作的时候,我们就开始了人生定位。大家都希望找一份工资高的工作,三五年之内要赚很多钱,几年之后在单位里升到一个较好的职位,甚至想着到同学聚会时要成为同学中混得最好的……我们在设立这些目标的时候,很少有人问问自己的内心,是不是需要那么多的身价和面子?我们这样想,只是因为别人都是这么做的。
目前很多人认为,只有金钱和地位才能标榜一个人的成功,只有有了这些我们才会幸福快乐。其实到最后,我们会发现简单、自在的人生才是我们的追求,我们最初订立的那些目标都是虚无的。随着我们的成长,很多事是我们不需要的。


资源链接
[emuch.net]不贪心:每天学点佛学智慧.了凡著.扫描版.pdf: http://545c.com/file/3325717-59609698
标签

贪心佛学智慧佛学智慧禅意感恩幸福平常心

发布日期

2016-08-15

擦亮日期

2016-08-15

扫一扫分享下载
资源网址导航
综合

361图书馆 全索引 图书酷

手机

电脑

影音

专业

游戏

体育

儿童

教育

资源分享站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