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资源网(xxURLs.com)
发布资源

您认识佛教吗?.pdf


根据上座部佛教:佛陀并不是千变万化、有求必应的神,也不是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救世主。佛陀是一位智慧和德行圆满的觉悟者,是一位教导断除烦恼方法的导师。

佛法是佛陀所教导的法,是断除烦恼、灭尽诸苦的方法。后世将这些教导记录成文,即成了佛经。犹如一个病人拿到了药方,唯有去抓药、吃药才能治病;只知道捧着药方读诵却不吃药,疾病一辈子也甭想痊愈。同样的,将经典奉为能免祸降福的灵丹妙药、了生脱死的真言神咒,却不肯依教奉行、依经实践,烦恼永远也不可能被断除!


目录:

您认识佛教吗? 序言

第一章、什么是佛教 第一节、佛陀

第一章、什么是佛教 第二节、佛陀教导的是什么?

第一章、什么是佛教 第三节、佛教的实质

第二章、生命的本质 第一节、苦圣谛

第二章、生命的本质 第二节、生命的构成

第二章、生命的本质 第三节、生命的本质

第三章、了解您的烦恼 第一节、生命之因

第三章、了解您的烦恼 第二节、什么是烦恼

第三章、了解您的烦恼 第三节、烦恼的种类

第三章、了解您的烦恼 第四节、烦恼的产生

第三章、了解您的烦恼 第五节、烦恼的表现

第四章、如何去除烦恼 第一节、培育戒定慧

第四章、实用调心法 第二节、如何去除违犯性烦恼

第四章、如何去除烦恼 第三节、如何去除困扰性烦恼

第四章、如何去除烦恼 第四节、如何去除潜伏性烦恼

第五章、实用调心法 第一节、入出息念

第五章、实用调心法 第二节、散播慈爱

第五章、实用调心法 第三节、正念正知

佛陀如是说 (教诫新嘎喇经)

佛陀如是说 (人经)

佛陀如是说 (绑刀氏之子经)

佛陀如是说 (愚人经)

佛陀如是说 (长膝经)

佛陀如是说 (适当行为经)

佛陀如是说 (可爱经)

佛陀如是说 (报恩经)

佛陀如是说 (大吉祥经)

佛陀如是说 (应作慈爱经)

佛教问答


上篇

您认识佛教吗?


一谈到佛教,许多人会联想到:去寺庙游玩,据说烧炷大香可保佑财源广进、官运亨通;到庙里点长明灯、万佛灯,据说可以保佑升官发财、福慧增长;念念经、拜拜忏、打打斋,据说可以消灾延寿、拔除业障;甚至见到街头流窜着“和尚”打扮的骗子,拿着化缘簿或护身符拦着向行人要钱,或者拿着八卦、签筒帮人算命、看相……很大一部分社会人士认为这就是佛教。


这些到底是不是佛教呢?聪明的读者们,当您看完这本书之后,心中自有分晓。

第一节、佛陀


首先,我们应该肯定地说:佛陀不是神!佛陀是人,是一位在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伟人。


公元前624年阳历5月的月圆日,位于古印度喜马拉雅山南麓释迦国(Sakya)的王都咖毕喇瓦土城(Kapilavatthu,迦毘罗卫)的城主净饭王(Suddhodana)和王后马雅夫人(Mahàmàyà devã)生了一位高贵的太子。


太子出生不久,相师们预言他长大后将会出家成为一位伟大的觉悟者,并取名为悉达多(Siddhattha),意为一切义成就。净饭王希望太子长大后成为统一世界的君王,为此,从小就让他接受良好的贵族教育,学习各种文化与武术。


菩萨16岁那年,与美丽的堂妹亚寿塔拉(Yasodharà,耶输陀罗)结婚,后来生了个儿子,名叫拉呼喇(Ràhula)。


菩萨29岁那年,感悟到人生存在着衰老、疾病、死亡等种种不圆满的现实,为了寻求解脱的真理,他放弃了将要继承的王位,离开了对自己寄以厚望的国家和人民,离开了深爱着自己的父王、妻儿,开始过着身无分文、居无定所、毫无牵挂的出家修行生活。


他先追随当时的禅定大师阿腊拉·咖喇马(âëàra kàlàma)和伍达咖·拉马子(Udaka ràmaputta)学习禅定,证得了世间最高的禅定境界。但他仍不满意这种殊胜微妙的境界,于是到伍卢韦喇(Uruvela)苦行林,采取闭气、断食等方法折磨自己,企图通过苦行来获得解脱。


经过六年极端的苦行生活,菩萨发觉这种野蛮的自我折磨只是徒劳无益,并不能导向解脱,于是放弃苦行,接受并食用了简单的食物。待恢复体力后,菩萨来到嘎亚(Gayà,后来称布德嘎亚,或菩提伽耶)的菩提树下,通过专注呼吸证得了禅那。从禅那出定后,菩萨转修观,培育智慧,并在当天的凌晨时分证悟了无上佛果。这一天,是公元前589年阳历5月的月圆日。


自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的菩萨就成了佛陀。



资源链接
您认识佛教吗?.pdf: http://545c.com/file/3325717-159538569
标签

上座部佛教佛陀苦圣谛烦恼戒定慧

发布日期

2017-08-10

擦亮日期

2017-08-10

扫一扫分享下载
资源网址导航
综合

361图书馆 全索引 图书酷

手机

电脑

影音

专业

游戏

体育

儿童

教育

资源分享站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