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与探索 陈先达自选集 陈先达 2008.12 【pdf扫描】
《信仰与探索:陈先达自选集》由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陈先达,1930年12月出生,原籍江西鄱阳县。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5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1956年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班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主任、第三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北京市哲学学会会长。现任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哲学组组长、北京社科联顾问、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名誉会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全国高校“两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职。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教学-b研究工作。
目录
前言
我与哲学
上编 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处在世纪转换中的马克思主义
恩格斯与马克思主义
做马克思主义圣火的传播者
——兼论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判断的两个层次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新课题
《共产党宣言》的当代价值
毫不动摇地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能动摇
——论指导思想一元化与多种思想并存问题
进一步认识“三个代表”思想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实践“三个代表”的两个理论问题
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
论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
——纪念马克思逝世120周年
唯物史观视野中的“以人为本”
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迫切性和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下编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的关系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和功能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群众性与实践性
——兼谈哲学的冷与热
重视人文科学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
陈先达著作目录
文摘
上编 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处在世纪转换中的马克思主义
一、夺取政权胜利的启示
以十月革命为起点,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胜利是由理论变为现实的巨大飞跃。这是马克思主义大发展时期。革命最需要创造,革命自身就是创造。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可以原封不动地按照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本本取得胜利。马克思主义的巨大威力存在于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中。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是创造性马克思主义的胜利。俄国革命和中国革命都无可辩驳地证明了这个真理。
列宁是从反对第二国际伯恩施坦主义及其在俄国的变种开始登上政治舞台的,但列宁并不因为反对修正主义而对马克思主义采取教条主义态度。列宁反复强调:“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党人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①
资源链接
标签
发布日期
2019-02-20
擦亮日期
2019-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