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就是讲故事 创业融资与投资 Dr2 2015.8 【pdf mobi epub txt非扫描】
《销售就是讲故事》这本书不是在教你如何在商品经济各种体制不健全,各种制度漏洞百出的情况下投机倒把、坑蒙拐骗,也不是要你非得给自己那明明按斤卖的苹果附加上一个乔布斯的传奇故事,以期将一斤五块的苹果卖到五十一个。它教你挖掘产品或人物的潜在价值,挖掘他们本身 吸引力,足以吸引消费者的部分。它将产品附加值部分的潜藏能量无限量的挖掘和延伸,而不再仅限于产品的主要成分、产地、保质期,诸如此类。
作者简介
方永新,就读华中科技大学,学习之余喜欢研究营销和人力资源。他认为:营销一定要有不断创新的思想,采用创新的做法,才能与时俱进。著有畅销书《别让求职卡在面试上》。
目录
第一章卖产品,不如卖故事001
历史上的故事营销002
顶尖销售从卖故事开始005
爱听故事是每个人的天性008
好故事传递正能量012
故事可以跨越与客户之间的障碍015
引发情绪共鸣是故事营销的不二法则018
第二章好故事的销售影响力021
大品牌都有好故事022
卖故事是大品牌的共同选择025
故事承载企业价值观028
好故事比好产品更有说服力032
鲜活的故事胜过僵硬的销售理论035
第三章故事营销总动员039
领导人讲价值观040
员工表达荣誉感和归属感044
代言人讲个人感受048
媒体传播企业文化052
合作伙伴讲美誉度056
客户讲消费体验060
第四章选主题是卖故事的第一步063
故事主题之对生命的思考064
故事主题之以爱情之名067
故事主题之为了梦想070
故事主题之尊重感073
故事主题之真诚到永远078
故事主题之真善美的传递081
第五章打造企业“故事会”085
为客户讲创业故事086
为客户讲创始人故事090
为客户讲消费者故事094
为客户讲品牌故事097
为客户讲历史故事101
为客户讲产品故事104
没故事,可以创造故事109
第六章故事丰满才有销售力113
好故事无可复制114
真实感增加可信度117
越是家常越动人120
趣味性是讲故事的重要吸引力法则123
故事必须核心突出126
故事要有持久生命力129
一句话故事更有记忆点132
第七章要想卖故事,必学讲故事135
好故事都有好结构136
允许适当想象,但在情理之中139
吊胃口,客户才会有胃口142
故事不带功利性145
借助故事暗示客户148
第八章非语言的“讲”故事技巧151
根据对方诉求讲故事152
讲故事要投入真感情155
声音也传情158
肢体和语言相配合161
表情比故事更动听164
第九章依客户性格讲故事167
根据客户性格做销售168
对完美型客户讲真实的故事171
对力量型客户讲以结果为导向的故事174
对活泼型客户讲美好的故事177
对和平型客户讲鼓励的故事180
第十章把故事讲给更多人听183
媒体访谈是销售的好机会184
借助平台向大众讲故事188
让品牌借名人讲故事191
把产品故事写进软文194
硬广也要故事化197
附录知名品牌的故事营销之道201
谭木匠:以故事“梳”写传奇202
香奈儿:爱情故事串起的时尚品牌206
戴比尔斯: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210
麦当劳:小商人打造的商业大联盟213
Zippo:我就是传奇216
序言
前言
成功销售从讲故事开始
做企业无非两件事:一是把产品做出来;二是把产品卖出去。企业千万家,产品同质化,市场表现却千差万别:有的供不应求,有的乏人问津。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不单单是企业的实力、产品的性能等方面的差别,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在于销售时讲故事能力的差别。
奥多比公司与研究机构埃德曼—伯兰合作开展过一项在线调查。受访者是1250位美国18岁以上的成年人,其中1000人是普通人,另外250人是市场营销方面的决策者。这1000位非市场营销人士普遍反映,他们都愿意而且享受某个品牌在向他们推销某样东西的时候,能像那幅大家耳熟能详的场景一样:搬张椅子然后给大家讲个动人的故事。
消费者们想要听故事。换句话说,他们想了解的不是产品的价值和性能,而是品牌的个性。不是所有的消费者都需要我们用优惠、赠品的方式取悦,他们需要我们用某种情感化的方式来打动。
为什么大家对故事更为钟情?
7-11创始人铃木敏文认为,消费现在已经完全进入了心理学的领域,而不是经济学。对于企业而言,一个好故事让消费者所得到的不止于物质层面,它能够通过提升销售中的附加值而满足消费者心理层面的需求。
故事比产品更有感染力。产品不会说话,故事则不然,它能够深入消费者内心,打破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隔阂,快速建立信任感,建立对品牌的好感度。那些或幽默、或感人、或励志的故事,总是能让消费者产生亲切感和购买欲。
故事比促销更有传播力。相比企业的各种营销推广计划,故事更容易口口相传。这是因为故事大多具有趣味性、娱乐性、传奇性或励志性。比如褚橙的励志故事、小米的创业故事、香奈儿的爱情故事、比尔·盖茨的辍学故事等都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也都为品牌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故事比价格更有说服力。好的故事可以让消费者对品牌产生信赖感,愿意多付钱购买。比如,双星人“双星猫”的故事,神户雪花牛“喝啤酒、听音乐、做按摩”的故事,史蒂夫·乔布斯“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的故事,都让我们成了他们的忠实粉丝。
这些凝聚着创始人、企业人才智与理念的故事,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更是品牌最好的背书。每个企业都有关于自己品牌创立、企业发展的故事。它可以是关于企业愿景的故事、企业光辉历史的故事、企业创始人的故事、品牌背后的文化背景的故事,也可以是真实的用户消费体验、消费者售后服务的故事,还可以是根据产品独特销售设计的小故事、为引起客户注意而设计的故事等。
真实性是故事的最高准则。这里所说的真实,并不是说故事要完全符合事实,而是说它在表述上要前后一致、诚实可信。我们不能用东拼西凑的故事来欺骗消费者,“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消费者会很快发现其中的漏洞。
最重要的是,故事要符合我们的主流世界观、价值观。最好的故事往往不会教给人们什么新东西。相反,它们会和广大消费者已经认同的价值观、世界观相吻合,告诉他们这些观点为什么是正确的。这会让消费者认为自己是聪明的、正确的、安全的。
故事关系着一个品牌成功与否,尤其在这个物质丰盈、精神疲软、注意力稀缺的时代,故事尤显珍贵。没有故事,品牌就少了人的味道。故事连接了品牌文化与人的情感。只要故事讲得好,就能在品牌和消费者之间搭建一条无形的情感沟通之桥。
为此,本书在写作时选取了诸多实用性较高的故事营销观点作为论述重点,并以名企名人的故事作为佐证,从故事的价值、故事的类型、故事的主题、故事的技巧、故事的渠道等方面对故事营销进行了全方面解说。希望本书能够帮助大家用故事搭建一座与消费者沟通情感的桥梁。
文摘
故事可以跨越与客户之间的障碍
成功说服他人,让对方听从或者接受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在社会交往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在销售过程中。一言不合,一个失误的表情,都有可能瞬间僵化彼此的关系,甚至让双方对立起来。讲故事反而能够以潜移默化的间接方式消除对方的误解、跨越彼此的障碍。
口才、金钱和原子弹被美国人看做是人生存和发展的“三大法宝”。其中,口才独冠“三大法宝”之首,足见其作用和价值非同小可。销售人员是靠嘴巴吃饭的。因此,一名出色的销售人员一定要有出色的口才。只有有了出色的口才,才能够让客户感受到你的魅力,最终选择你的产品。
人的心灵,这种世界上最复杂的东西,也能够被语言的力量征服。通过口才,即良好的语言沟通,客户的心会被渐渐打开,与你不熟悉的客户会变得不再陌生,客户对产品的怀疑和与销售人员之间的障碍也会慢慢消退或者消失。
讲故事非常考验一个人的口才。大家都喜欢听故事,因此以讲故事代替介绍自己的产品,把故事讲得绘声绘色、声情并茂、真情流露,往往能够收到很好的推销效果。
在商场的海尔冰箱专柜前,一位顾客转来转去,显得犹豫不决。店员走过去询问。顾客问店员说:“我家在装修房子,打算买几件家用电器。听说你们海尔的冰箱挺好,你们的质量有保证吗?”
店员没有问顾客打算买什么价位、几开门的冰箱,而是微笑着对顾客说:“大姐,我也不说我们的冰箱比别的牌子好。我就给您讲一个故事吧。大姐,您知道海尔总裁砸冰箱的故事吗?”顾客说:“不知道。为什么砸冰箱?”
店员解释道:“海尔原来不叫海尔,叫青岛电冰箱厂。那还是1985年,张瑞敏张总刚上任。有一天,张总的一个朋友要买一台冰箱。结果大家发现很多冰箱都有毛病,好不容易才挑出来一台好的。于是,张总派人把库房里的400台冰箱全部检查了一遍,发现有76台冰箱有毛病。张总把职工们叫到车间,问大家怎么办。很多人都说,冰箱只有一点小毛病,不影响使用,不如便宜点处理给职工们。但张总说:‘我要是允许把这76台冰箱卖了,就等于允许你们明天再生产760台这样的冰箱。’然后,他宣布把这些冰箱全部砸掉,而且抡起大锤亲手砸了第一锤。砸完之后,张总告诉大家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从那之后,海尔对冰箱质量严格控制,只用了3年时间就捧回了中国冰箱行业的第一块国家质量金奖。大姐,我讲这个故事,您就知道海尔冰箱的质量靠得住了吧。”
那位顾客一边听一边点头。一个故事讲得她立刻对海尔冰箱的质量意识肃然起敬了。
好的口才,不仅能够充分展示一个销售人员的个人魅力,同时也能够为自己的客户带来愉悦的享受,在短时间内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任何一家企业、一款产品都自己有趣的话题,比如企业的创立、发展过程,产品在设计开发阶段遭遇的困难,产品能够带给客户哪些好处,等等。对于这些话题,我们都可以进行筛选,选择那些生动、有趣的部分,把它们编辑成一个个或者令人喝彩或者令人感动的故事。
对于销售人员来说,讲故事是获得推销成功的必备能力之一。故事能够比道理更贴近人心,对此,我们可以用心理学中的“北风效应”来解释:北风和太阳比赛威力,看谁能让行人脱掉身上厚厚的大衣。北风首先发威,使劲地吹着,还带来了暴风雨,刮走了屋顶,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把大衣裹得紧紧的。接着,太阳驱散了乌云,把地面晒干了。行人顿时觉得风和日丽,春暖上身,于是脱掉了大衣。
在人们的观念中,北风似乎威力更大一些,但太阳却获胜了。这是因为太阳了解行人的心理,因此采用了“软”的手段。而北风采取的手段直截了当、简单粗暴,这样自然会使人们产生抵触心理。
讲故事做销售是一样的道理。故事营销能够达到阳光一样潜移默化的效果,其中所揭示出来的道理比直接讲述产品的优点要更加深刻,更能够帮助我们提升客户的认同感。甚至我们可以说:“做销售,谁更能讲故事,谁就更能抓住客户的心。”
引发情绪共鸣是故事营销的不二法则
讲故事的动机,一般只有三种:一是客观地记录,二是影响他人,三是发泄倾诉欲望。随着文字的产生和发展,讲故事的记录动机变得不再重要,影响他人和发泄倾诉欲望的动机可以归结为同一个目的:引发共鸣,获取认同。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人生的意义就在于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乐别人之乐,忧别人之忧。”人天生就具有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能力。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移情。这种移情和移情别恋中的“移情”不是一个意思。这里的移情是指将心比心地站在对方的角度,理解和欣赏别人的感情。
在这一方,港台影视剧里的律师们为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在影视剧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头戴假发的律师们站在法庭里或者慷慨陈词,或者展示物证,或者询问证人。这些过程的背后总是有一场场故事环环相扣。最后,他们总是上演煽情戏码,把一套结案陈词演绎得催人泪下,以触动陪审团的情感天平,甚至让被告涕泪交流。这样,他们就达到了影响人心的目的。如果他们的讲述平淡无奇、空泛无力,大家听得昏昏欲睡,恐怕很难打赢官司。
当然,讲故事首先要保证它的真实性。但在真实性的背后,人们更容易由于情感因素而在态度上有所倾斜。因为人们只愿意听到自己想听到的东西。因此,在讲故事的时候,切换到人们所希望的频道,往往更能够达到引发情感共鸣的目的。
有一次,英国著名诗人拜伦在街上散步。他看见一位盲人身前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自幼失明,沿街乞讨。”
来来往往的人很多,但大家对那位盲人视而不见,纷纷从他身边匆匆而过。拜伦发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盲人手中乞讨用的破盆子里还是没有一分钱。于是,拜伦走上前去,在盲人的牌子上加了一句话:“春天来了,我却看不见她。”
奇迹出现了:每个看到这句话的人,无不心生同情,从而伸出援助之手。
为什么只是加上了一句话就可以产生如此大的差异?这就在于它成功地和人们的情感对接了。这样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春天的暖风、春天的绿树、春天的鲜花……而这些恰恰是那些匆匆而过的行人们在忙碌之中忽略的。
换一个方式来说,沿街乞讨的盲人用错了“讲故事”的方式,因此自然达不到理想的叙事效果。而拜伦的那句话则一语中的,击中了人们心灵的最深处,也是最柔软的地方——情感,使大家由人思己,通过盲人的失明和眼前的美景进行了强烈的对比,因而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激发出了同情心,并最终慷慨解囊。
相比事实而言,故事才是真正拥有生命力的。讲三分钟的故事所产生的影响力,要远远大于讲一个小时的事实。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故事更容易触及心灵,激发潜在的情感力量。
一切沟通,都从心开始。因此,当你想说服客户完成一项交易,或谈成一项合作时,你都可以向对方讲一个故事。一个能够触动客户情感因素的故事能帮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帮助你在客户之间搭建一座无形的心灵桥梁。能够让你达到想要的沟通效果的,只有触及灵魂的故事,而不是喋喋不休的自卖自夸。
有一位年轻人在大学里上学。有一天他忽然发现,大学的教育制度有许多弊端,便马上向校长提出。但校长对他的建议丝毫没有理睬,于是他决定自己办一所大学,自己当校长来消除这些
资源链接
标签
发布日期
2019-02-20
擦亮日期
2019-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