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资源网(xxURLs.com)
发布资源

重来,更为简单有效的商业思维 贾森弗里德 2010.10 【pdf mobi epub txt非扫描】

重来,更为简单有效的商业思维封面.jpg



①适读人群:职场人士,期待优化工作流程的创业者、风险投资者、企业员工

②克里斯·安德森、汤姆·彼得斯、赛斯·高汀赞誉的商业思维名人推荐

《重来:更为简单有效的商业思维》是贾森·弗里德和大卫·汉森管理思维的结晶,是他们通过37signals通过自己的故事重新解读人们对于创业、商业模式的理解。这是全球本石破天惊、“摇滚”式的管理书籍。它提出的管理理念不为传统管理思想所囿,甚至挑战彼得·德鲁克 、迈克尔·波特 、加里·哈默尔等管理大师的管理思维;特立独行、高效、个性、人性、自由意识……此外,这本书里还有100余张插图,采用涂鸦的形式,尽显让人耳目一新的思维角度和摇滚奔放的商业思维。

名人推荐

“没有晦涩术语,没有套话,有的是上百条简明的定律。”

——克里斯·安德森 (Chris Anderson),美国《连线》杂志前任主编、著有《长尾理论》《免费》


家庭主妇、财富500强CEO、出租车司机、餐馆老板和风险投资者都应该读这本集真知、商业智慧和生活智慧于一身的书。它甚至可以说是天才之作,每每让我几近落泪。

——汤姆·彼得斯(Tom Peters),著有《追求卓越》,被《财富》杂志评为“管理领袖中的领袖”


置此书于不顾者,后果自负。

——赛斯·高汀(Seth Godin) ,雅虎前营销副总裁

媒体推荐

本书是典型的37signals的风格,辛辣、简洁、机智、直接、靠谱……多读几次,能让你勇气倍增,起而行之,去干一番大事业。

——谢家华(Tony Hsieh),美国网上鞋店Zappos.com首席执行官

本书的精彩之处就在于它能让人反思过去习以为常的每一件事,包括战略、客户以及工作方式。

——威廉·C.泰勒(William c.Taylor),美国著名商业杂志《快公司》创刊编辑,《商业怪杰》的作者之一

对我来说,本书带来了一个新的挑战:我必须努力克制住把书中每一页都撕下来贴在墙上的强烈冲动……令人惊羡、震撼有力、灵感四射——这些形容词看起来像一个忠实粉丝在狂拍马屁,但《重来》真的很有用。读完这本书,迎接你的将是醍醐灌顶和动力十足的新鲜感受。

——凯西·西拉(:Kathy Sierra),“深入浅出”系列畅销书的创始人之一,javaranch.com网站创始人

深受启发……我们一直要求用更少的资源去做更多的事情,本书的作者则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做更少的事情,却创造更多的价值。

——斯科特·罗森伯格(Scott Rosenberg),Salon.corn网站创始人之一,《梦断代码》以及《无所不言》的作者

把神圣不可侵犯的教条都留在象牙塔里吧,让37signals中那些不走寻常路的智慧火花和宝贵经验告诉你,如何在2l世纪取得商业成功。让MBA的行话和咨询演讲见鬼去吧,我们要的是实用、可操作的建议,那才是酷玩意儿!

——索尔·卡普兰(Saul Kaplan),商业创新工厂(BIF)主要推动者

阅读本书就像享受一次动人的私人约会,仿佛是身临其境与作者共坐对饮,本书不但睿智、精简,还真正做到了脚踏实地,绝对有别于那些不切实际的所谓“哲学思想”。这本书激起了我挑战现状的欲望。

——佩内洛普·特伦克(Pen610pe Trunk),《公然野心家:成功新规则》的作者

本书认为,一个组织就像软件中的一部分,可编辑、可扩展、可共享、可容错,对任何测试版都充满信心,可再造。许多作者都以“产品越简单、越傻瓜越好”作为写作信条,而《重来》则批判地继承了这个信条,既做到了智慧的简练,又没有流于平凡。

——约翰·梅达(John Meada),《简单法则》的作者

本书就像它的作者一样,反应敏捷、打破常规、振奋人心。这本书不仅是创业者必读的一本书,更是所有的职场中人都应该学习的一本佳作。

——杰西卡_利文斯顿(.Jessica LiVjvlngston),美国著名投资公司Ycombinator的合伙人,《创业者》的作者

作者简介

两位程序员出身的创业家

贾森·弗里德(Jason Fried)

美国软件公司Basecamp的联合创始人,Basecamp原名为37 signals,是以高效而闻名的软件公司。贾森倡导软件极简主义,相信简约之美,尊重简单和坦诚做事,并把这些思想运用到创业过程和产品开发之中,拥有一大批IT粉丝。


戴维·海涅迈尔·汉森(David Heinemeier Hansson)

出生于丹麦,编制并创建了网络开发框架Ruby on Rails,此框架让无数程序员受益,被称为程序员的“基本开发环境”(“basic development environment”)。戴维和贾森一起创立了37 signals。

目录

开局篇FIRST

新的现实//003


卸负篇TAKEDOWNS

忘了“现实世界”//007

哪来的从错误中学习//009

计划即瞎猜//012

何必壮大?//015

工作狂//018

受够了“企业家”//021


行动篇GO

在宇宙中留下你的足迹//025

挠自己的痒处//027

着手做点什么//031

“没时间”不是借口//033

画沙为界,立场明确//035

不可能的宗旨//038

万不得已不筹资//041

你的需求没有想象的那么多//044

要成就事业,不能只是创业//047

破釜沉舟//049

轻装上阵//052


进阶篇PROGRESS

条件受限是好事//055

与其做个半成品,不如做好半个产品//058

从核心出发//060

不要过早关注细节//062

做出决定就是取得进展//064

当好博物馆长//067

在问题上少投入点精力//070

关注不变因素//072

音乐就在你的指尖流淌//074

卖掉副产品//077

立马就上线//080

效率篇PRODUCTIVITY

认知错觉//085

退出的理由//088

打岔是效率的敌人//091

会议有毒//094

刚刚好就是真的好//097

速战速决//099

不要逞英雄//101

该睡觉时就睡觉//103

预估的都是垃圾//105

罗列问题,不得解决//108

决策宜小不宜大//111

对手篇COMPETITORS

拒绝照搬//115

将你的产品去商品化//118

向对手挑战//121

给竞争力做减法//124

谁管他们在做什么?//127


进化篇EVOLUTION

养成对客户说“不”的习惯//131让你的客户超越你//134

头脑发热不等于当务之急//137

家用便利就是好//139

不必逐字记下客户需求//141


推广篇PROMOTION

甘于低微//145

培养自己的拥趸//148

普及知识,赢得竞争//150

效仿大厨//152

转到幕后看看//154

没人喜欢塑料花//156

新闻通稿就是垃圾信息//158

别惦记大牌媒体//161

药贩子最精明//163

市场营销不是一个部门的事//165

一夜成名只是传说//167


招聘篇HIRING

亲力亲为//171

受不了时再招人//173

放弃牛人//175

鸡尾酒会上的陌生人//177

可笑的求职简历//179

多年的无关经验//181

常规教育不值一提//183

人人都得干活儿//186

聘用独当一面的经理人//188

招聘笔杆子//190

高手遍布世界各地//192

试用期必不可少//194

救灾篇DAMAGECONTROL

主动掌控负面新闻//197

速度改变一切//200

如何道歉//202

让每个人都上前线//205

深深深呼吸//208


文化篇CULTURE

企业文化不是由谁创造的//211

决策都是临时性的//213

跳过摇滚明星//215

员工不止13岁//217

5点准时放人//219

不要矫枉过正//221

发出你的心声//223

需要避开的词汇//226

越快越好是毒药//229

总结篇CONCLUSION

灵感稍纵即逝//233

谢谢阅读//234


附录//235

有关37signals//235

37signals的产品//237


致谢//239

序言

实战打拼的经验,而非学术理论

我们今天要就企业的创建、运营、发展(或停滞)发表一些全新的观点。

本书的观点基于实战打拼的经验,而不是乏味的学术理论。在长达10 年的时间里,我们的企业经历过两次经济衰退、一次经济泡沫破裂、数次商业模式

转变,总有人反复预言我们前途不妙——可我们始终保持盈利。

我们刻意把自己做成一家小公司,只为小企业和小团队开发软件,帮助他们更轻松地完成工作。目前全球有超过300 万人在使用我们的产品。

1999 年,我们从一个“三人组”的网络设计咨询公司起家。到2004 年,由于对该行业使用的项目管理软件感到十分不爽,于是我们创造了自己的产品:Basecamp(7signals 公司旗下一款非常流行的基于云服务的项目管理软件,以简单易用和颠覆性创新而出名。)。当我们把在线工具秀给客户和同事们看时,他们众口一词:“我们的业务也要用这个!”5 年后,Basecamp 每年能为公司带来数百万美元的利润。

现在,我们公司还出售其他的在线工具。Highrise 就是我们开发的一款联系人管理软件以及简单的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如今有数万家小企业用它来跟踪潜在客户、现有交易以及管理上千万份联系人名单。有超过50 万人已经注册使用我们的Backpack 软件,这是一款局域网兼知识共享工具。运用我们的企业即时聊天工具Campfire,人们已经发送了上亿条信息。我们还研发了一个计算机编程框架——Ruby on Rails,让Web 2.0 世界很大一部分变得更强大。

有些人认为我们是一家互联网公司,这样的说法让我们回避不及。互联网公司素来以疯狂招聘、大把烧钱、华丽落败而广为人知,我们却不这样。我们公司很小(本书出版时止,仅有16 名员工)、开支甚少、盈利颇丰。

很多人说我们只是侥幸存活,根本没有能力完成我们在做的东西,并劝诫其他人不要搭理我们的建议。甚至有人说我们不负责任、鲁莽行事以及——呼!——不专业。

这些批评家们无法理解一家公司怎么居然会在拒绝成长、唾弃会议、没有预算、踢开董事会、不用广告、远离销售人员和“现实世界”的情况下,依然红红火火。对他们来说,这是问题,对我们来说则不是。他们说你得跟财富500 强企业做生意。拉倒吧!我们都把产品卖给财富500 万强企业了。

他们觉得你不可能让员工分散在两个大洲的8 座城市里老死不相往来地工作。他们宣称,没有财务规划和5 年计划,企业就不可能成功。一派胡言。

他们断言你需要一个公关公司,在诸如《时代》、《商业周刊》、《快公司》、《纽约时报》、《金融时报》、《芝加哥论坛报》、《大西洋月报》、《企业家》以及《连线》这样的媒体上大力宣传。大错特错!他们说商业秘诀不能共享,技术机密不能曝光,否则就经受不住市场竞争。一错再错!

他们说,你无法和拥有庞大的市场广告预算的大公司一较高下;他们说,产品线不如竞争对手丰富,就不可能取胜;他们说,你不能在经营过程中走一步看一步。但我们恰恰就是这么做的。

他们还说了很多,我们只能说他们是错的,我们的例子就是活生生的证据。我们写作此书的目的,就是为了证明他们是错的。

首先我们要把企业层层拆解,一直分析到骨子里,让大家明白为什么要趁现在赶紧扔掉那些传统的企业运营观念。然后我们会重建一个新的理论,人们可以从中了解到如何开始运作企业、为什么人们需要的资源比想象的要少、何时投放新产品、如何透露消息、什么时候该雇用什么人以及如何掌控全局。

现在,让我们开始吧。

文摘

5点准时放人

很多公司心目中理想的员工是:20多岁,没有业余生活,1天工作14小时,在办公桌下打地铺过夜也不会崩溃。

但是,如果办公室里全是这种疯狂的夜猫子,似乎也并不像看起来那么美好。这让你糟糕的管理能力侥幸蒙混过关,制造出了一个“这是我们能与竞争对手抗衡的办法”的歪理邪说。你需要的不是工作得更久,而是工作得更高效。

当人们家里有事时,他们会在办公时间内把活儿干完,因为家里还有事情等着他们去做。他们要接孩子、要参加唱诗班的活动,所以必须聪明地安排时间。

就像谚语说的:“想要做成一件事,就去找你能找到的最忙碌的人。”你需要忙忙碌碌的人、需要有业余生活的人、需要关注好几件事情的人。你不能期望工作成为一个人生命的全部——至少你不愿意长期和这样的人共处。


养成对客户说“不”的习惯

如果一味听顾客的,我就只能给他们弄一匹快马。——亨利·福特

唯唯诺诺很容易。人们很容易同意添加一项新功能、接受一个过于乐观的最后期限、笑纳一个平庸的设计。很快,这些轻易过关的事物堆积起来,在你眼前越堆越高,你甚至都看不到现在该做的事情了。

……利用拒绝的力量,成就你的优先顺序。人们很少会因为拒绝而后悔,却常常宁愿自己当初没有答应别人。

人们不愿意开口拒绝,是因为针锋相对的感觉并不舒服。但是另一个选择的后果会更糟。你自找麻烦,把事情弄得更复杂,最后连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这就像两性关系:分手很难,但是因为自己的懦弱而一直忍受下去,情况会更糟。长痛不如短痛。

不要相信“客户永远是正确的”这种废话。假设你是个厨师,如果很多食客说你炒菜太咸、太辣,你可以改变这一状况。但是如果某些挑剔的美食家叫你在宽面里面加点香蕉,千万别搭理他们,保持原状就很好。为迎合某些客户而与大多数人背道而驰,就得不偿失了。

INGDirect(美国最大的网上银行,其商业模式与众不同。首先,它主要的盈利来源于利差收入。其次,它采用“高买低卖”的方式,即以高利息吸纳存款,而以低利息发放贷款。)通过说“不”而建立起了全美成长最快的银行。当客户们要信用卡时,他们说“不”;当客户要求网上交易时,他们说“不”;当客户问是否能开立一个百万美元的账户时,答案也是“不”(这家银行的存款上限控制非常严格)。ING的想法是,事情越简单越好。于是这家银行只提供储蓄账户、存款证明以及共同基金——这就够了。

不要觉得“不”字难以出口,坦然些,如果你不愿意迎合某个客户的需求,只要彬彬有礼地解释清楚就可以了。当你花时间解释自己的想法后,人们的谅解程度通常会超出你的想象。你甚至可能会让他们赞同并追随你的思路。如果行不通,就推荐一个能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的竞争对手。让客户开心地使用别人的产品,强过让人憋屈地使用你的产品。

这样做的目标是确保你的产品就是你自己的产品,你是自己产品最忠实的粉丝。这样一来,你就能宣称:“我觉得你会爱上它的,因为我爱上它了。”


与其做个半成品,不如做好半个产品

同时做N件事情的结果就是:一大把绝妙的点子最后被转化成一个蹩脚的产品。人不可能同时做所有的事情,并把事情做好。你的时间、资源、精力、注意力都是有限的。一次做好一件事就已经不容易了。想一次做十件事?拉倒吧!

有舍才有得,砍掉多余的野心,你就会发现慢慢做一件正事要胜过毛毛躁躁做一堆傻事。

毕竟,在有远见的人看来,大多数令人引以为傲的点子,其实都没有那么伟大。再说了,如果这些点子真的很不错,以后再下手也不迟。

很多东西都是越简短越好。导演们会为了制作出伟大的影片而剪掉精彩的片段,音乐家会为了优秀的专辑而牺牲好听的歌曲,作家会为了写出精品而删掉还不错的篇章。我们也在本书最终定稿之前,砍掉了大约一半的内容,从57000个单词变成了27000个单词。相信我,这样感觉好很多。

拿起斧子动手砍吧。为了一个“伟大”的起点,让我们把那些“挺不错”的枝节给砍掉吧。


新闻通稿就是垃圾信息

那种向无数陌生人发送的没有任何新意的广告,希望其中有个把人能对广告产品感兴趣。你把它们叫作什么?垃圾邮件。新闻稿也是一样:把没有任何新意的新闻报道发给上百个你不认识的记者,希望其中一个能为你写篇专题。

让我们先来解析一下你发新闻稿的目的吧:你把这些东西发送出去,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你希望媒体能关注你的新公司、产品、服务、公告,等等。你希望他们为之激动,并为你写一篇专题。

然而新闻稿是无法达到这一目的的。它们枯燥乏味、公式化且没有任何激情。记者们每天要对上百篇新闻稿进行筛选。他们被埋在堆积如山的夸张头条和CEO(首席执行官)的虚伪承诺之下。他们身边的每一篇稿子都贴上了“轰动的、创新的、突破性的、惊人的”之类的标签,对此他们已经麻木了。

如果你想吸引他人的注意,却做着和其他人毫无差别的事情,绝对是愚蠢至极。你必须足够显眼。为什么要像其他人那样发新闻稿呢?为什么要往记者已经垃圾成堆的邮箱里再发一份垃圾新闻稿呢?


资源链接
标签

经济图书商业贸易经济经济管理行业经济国内贸易

发布日期

2019-02-18

擦亮日期

2019-02-18

扫一扫分享下载
资源网址导航
综合

361图书馆 图书酷 全索引

手机

电脑

影音

专业

游戏

体育

儿童

教育

资源分享站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