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5.2 【pdf mobi epub txt非扫描】
《互联网时代》是中央电视台全球 部全面、系统、深入、客观解析互联网的纪录片,同名图书容量巨大,除纪录片内容,更包含大量尚未播出的内容。人类正进入一个充满未知的时代,《互联网时代》不仅告诉你现在,还告诉你未来。
中央电视台继《大国崛起》《公司的力量》《华尔街》等之后的又一重磅力作。10个摄影组,制作近3年,在全球14个国家和地区拍摄,6位“互联网之父”首次聚首,深度对话近200位互联网专家、学者,拍摄50多家跨国公司和科研机构,看互联网几乎所有核心人物和机构共话互联网的今天与未来。
媒体推荐
互联网的机遇就在于对传统行业的完善和改变,现在的阶段是唤醒,然后是参与,然后是共同发展。——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 马云
《互联网时代》纪录片全景式展示了互联网的诞生、兴起,以及科技如何实现全世界的连接,值得细细品味。————小米董事长&CEO、金山软件董事长 雷军
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云服务,万物互联。传统的商业模式将受到威胁,而创新则会如雨后春笋。这不是最坏的时代,而是一个创造新价值的时代,更是一个创新者开拓进取的最好时代。——奇虎360公司董事长 周鸿祎
与其说互联网是一场技术革命,不如说它是一场社会革命。——美国《连线》杂志高级制作人,《长尾理论》作者 克里斯•安德森
《互联网时代》是未来研究人类历史进程的一部重要的大作品。——英国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名誉教授 艾伦•麦克法兰
《互联网时代》是一部历史性的宏大作品,也是我们中国人对世界互联网的贡献。它属于世界,属于全球的互联网。科学的、理想的,现实的、浪漫的,中国的、世界的,历史、现实、未来,这部作品的精神气质,就是我心中的互联网时代的精神气质。——中国互联网协会前理事长、前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胡启恒
互联网形成了一个“扁平的世界平台”,使得每一个人能够以“个体”的形式采取全球行动,这就是这个时代的新新事物。多亏了互联网和这个扁平的世界平台,个人被赋予了强大的力量。——《世界是平的》作者 托马斯•弗里德曼
互联网必然会成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失控》作者凯文•凯利
作者简介
《互联网时代》主创团队
目录
第一集《时代》
第二集《浪潮》
第三集《能量》
第四集《再构》
第五集《崛起》
第六集《迁徙》
第七集《控制》
第八集《忧虑》
第九集《世界》
第十集《眺望》
文摘
“智能的未来之城”
有一座初具规模的城市,是因为互联网,也为了互联网诞生的。这座南望中国渤海的人工新城,由美国人投资,几乎凭空出现在韩国首都首尔60公里外的大海边。这座自誉为智能的未来之城、样板之城,拥有6.5万套住房,入住人口预计达到50万。
韩国松岛新城境外投资部副总裁斯科特• 萨默斯的理解是:“城市设计中的因特网特点真的是被掩藏起来了,用肉眼无法看到。因特网是发展中的水管,是发展的脊骨。”
在这座还没有竣工的城市里,公共设施大都实现了所谓的智能化。
在这里,钥匙的概念消失了,所有的房间都不会记错它主人的音容笑貌;在这里,你的习惯就是你咖啡壶的习惯、面包机的习惯、窗帘的习惯、音箱的习惯。在外观上,这座城还是我们熟悉的城,这座楼还是我们熟悉的楼,一旦你深入其中,一切都会超越你的经验。
思科公司的工程师通过电话,将照明等设施进行远程控制。像这样关灯开灯,所有的设施都可以用电话控制。
在这座城市里,人的成长环境,依托于这座城,但不局限于这座城。小学、中学的孩子们,他们的同学,可能就是一墙之隔的邻居,但更多的会是隔洋相望的异乡同伴。在这个课堂上,老师和数量更多的同学都在美国南加州。除了牵手和拥抱,远隔6000公里,美国和韩国的孩子们,体验着同一份沉思和同一份欢乐。
IBM智慧城市项目主管迈克尔•迪克森说:“因特网是所有项目的核心。就像公路是公共交通的中心一样。因特网和水资源、天然气、电力一样重要,它构成了城市的架构,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方式,改变了政府提供服务的方式,改变了商业运转的方式。”
这座立体的将自己放在网上的城市,自信地宣称,作为新生的国际贸易、国际商务中心,将与世界上2/3的人发生密切的关系。这份不亚于纽约城的雄心,是网络对人和物最彻底的连接所提供的。
即将到来的未来生活场景
2013年10月24日,第三届“智能城市周”展会在日本神奈川县太平洋横滨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展会上出现的各种新型智能设备,描绘着一个个即将到来的未来生活场景。
有一款指甲盖大小的微型电脑,是刚刚发布的,它拥有的计算能量,足以承担将一颗卫星送上轨道的重任。而在一年前,比沙砾还小的微型芯片在美国帕罗奥拓研究中心研发成功。微型化的计算设备,开始爬上我们的身体,或者变成我们身体的一部分。眼镜、手表、手环、戒指、服装、鞋袜等众多可穿戴设备开始重新武装我们,微型芯片会植入我们的皮肤,会流进我们的血液。
斯蒂夫•布朗说:“最初电就是这样,你需要去一个有电的地方,而现在你习惯了有电的生活,因为到处都有电。计算机也是一样的,智能将随处可见。”
如同人类工业史一样,动力最为充沛的行业开创性大公司,总是冲在创造和改变的第一线,争先恐后地描绘着属于所有人的新生活。
我们这样出行,我们这样驾驶,我们这样上课,我们这样就诊,我们这样工作,我们这样游戏……
无处不终端,处处皆计算的时代正在到来。
万物相连的世界和人生,与所有人都不再遥远。
人机合一
2007年3月,来华访问的互联网之父温顿•瑟夫被问到随着未来芯片植入人脑,互联网还会不会有边界。瑟夫在肯定了这一问题后说,他的夫人听力完全丧失,10年前在耳部嵌入了人工耳蜗,才得以部分恢复听力。瑟夫希望能够对人工耳蜗进行重新编程,使语音信息经过转化后进入互联网,而来自互联网的信息也可以转换成神经信号脉冲。这样,瑟夫夫人就可以对着电脑热烈地“交谈”。
2013年德国图宾根大学的科学家发明出一种可以修复视力的微型芯片,通过植入病人脑内,放置于眼球后方,帮助9名盲人成功恢复了视力。这个3毫米的芯片能够让1500万患者恢复视觉功能,摆脱失明的困扰。
电影《阿凡达》中,科学家人工培育名为“阿凡达”的肉体替身,通过自己的意识对其进行“远程控制”。伴随对脑电波的数字化识别、传输、翻译,似乎极为遥远的电影场景已在现实中有了映射。
浙江大学的研究团队成功地在猴子的大脑运动皮层植入两个芯片,通过意念控制一只机械手做不同的动作。虽然人脑的奥秘至今仍未被破解,“脑—机接口”目前还处在在单向识别上,电脑可以接受人的脑电波识别人的意识,但还不能将机器中的信息传输进入大脑,信息不能双向流动,但“人机合一”的大胆设想正在走向可能。
安德鲁•施瓦茨是美国匹斯堡大学“意念控制机械臂”实验项目负责人, 自1988年以来,就一直参与脑电波意识控制方面的研究。他带领的团队通过大脑的意识控制手术,在6位残疾人身上成功实验。其中一位瘫痪15年的肖伊尔曼•简回忆芯片植入大脑的经历,至今依然兴奋:“刚开始只是前后移动手臂,然后学着伸开和收紧手指,又慢慢能够移动手腕。我花费了几个月的时间练习怎么拿起东西,把它们从桌子的一边移动到另一边。刚开始一次要花3分钟时间,几个月之后,我每拿起一样东西只要花费不到10秒钟了。所以就是需要不断的练习、练习、再练习。而且基本上练习都会很快收到效果,我比前一天快了5秒钟。这是很大的进步,我做得越来越好。喂自己吃东西是一项很了不起的成就,因为这是我尝试完成的第一项实际任务,这也是用这样的机械手臂在自己家里面能够完成的头等实际任务。这些都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我非常兴奋,非常高兴,也非常骄傲。在实验之前,我以为我再也不能够移动任何东西了。我可能就在自己的轮椅里面待一辈子,我也没有什么成就要去完成了。”
资源链接
标签
经济图书计算机与互联网经济学分支科学经济学理论与读物经济管理
发布日期
2019-02-20
擦亮日期
2019-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