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伦风格小屋 22个创意家居表情 井行庆子 2010.11 【pdf扫描】
邵永裕先生长期从事摄影与文字创作,这部表达酣畅、意趣飞扬的摄影散文集——《从瑞士小屋出发》,同时运用这两种艺术样式记录英伦游这一历程,欣赏者能分明地感受到这两种艺术样式各自独具的个性,又有彼此的渗透、融合。
读图,扑面而来的是浓浓西洋气息的风情画卷;读文,凝眸聚焦的是独具魅力的英伦文化。它不仅带给你视觉上的享受,清灵文字所描摹的物象,还给你留下万般的憧憬与回味……
作者简介
邵永裕 笔名青云少帅,福建永秦人。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旅游摄影家协会会员、福建省摄影家协会会员、福建省民俗摄影家协会会员。笔抒胸臆,镜收美好。散文集《岁月的跫音》获得政府主办的“青云山文艺奖”:摄影作品入选《走进台湾》《走进欧洲》巡回展,并获得各类奖项,其中《希望从“此”启程》获得政府主办的文艺奖。
目录
序言
观世界才有世界观
自序
印象伦敦
穿越时差
旅馆家一样的感觉
哈利街16号
从瑞士小屋出发
伦敦浸漫着休闲与浪漫
伦敦的夏天有点冷
相约在伦敦
掠影英伦
温莎因城堡而璀璨
魅力剑桥
初到爱丁堡
爱丁堡,空气都飘荡着文艺
皇家大道看历史烟云
卡尔顿山看春秋
爱丁堡的星期天
车窗外的风景
温德米尔,心灵的故乡
攀登峰巅看风景
视角语丝
品尝英国下午茶
《伦敦眼》看伦敦
通往九又四分之三站台的人群
伦敦品牌的诱惑
时差变奏曲
我在空中划了一道弧
附录
羊臬致作者的信
风吹之处
后记
序言
瑞士小屋是个地铁站。我落地伦敦后,下榻的公寓位于伦敦第二区Fellows Road 92号,与瑞士小屋相距大约三五分钟的路程。我从这里出发,开始了英伦之旅,扑面而来的西洋气息,不断充溢着我的感官视觉。
第一次出门,进入伦敦地下世界,是从瑞士小屋出发的。从这里出发,我们见识了世界上最早的地铁网络,目睹了庞大的地下世界与繁华街道衔接的奇妙;从这里出发,我们去了温莎城堡、剑桥小镇;从这里出发,我们北上苏格兰,感受了世界文化之都爱丁堡的魅力;当然,还有许许多多的美丽乡村。
本书的文字和摄影作品,几乎都是从瑞士小屋出发后留下的。作为东方人,来到迥然不同的西方世界,文化差异、物象差异、饮食差异带来的感视觉撞击是巨大的,感受是深刻的。从伦敦开始,地下一个世界——如世界上最早修建的地下铁路、第一台蒸汽机火车、穿越泰晤士河的河底隧道等人类所创造的奇迹;地上一个世界——世界上最繁华的牛津街、皮卡迪里街、摄政街、贝克街,还有许多最具地标性的建筑,以及遍布城市的博物馆、图书馆、公园等,所有这些,足以让我怎么看也不够,怎么读也不透。与此同时,我们把脚步迈向了英格兰、苏格兰,随着列车北去,英伦的北国风光渐走渐现,浓郁的风土人情、文化特征,让我觉得一切都那么新鲜。尽管是走马观花,由于对文化情结,我对一切的过往都那么在意。记住了每次从这里出发看到的缤纷世界,记住了许许多多的感动与感悟。
每次出行都是一次发现,每次体验都会感受一份精彩。我珍惜从瑞士小屋出发所看到的一切,希望用镜头记录美丽,用文字叙说感受。以图文的美妙,借助书籍的庄重,让它珍藏下来,把足迹描成人生的轨迹。瑞士小屋只是伦敦众多地铁站之一,但对于我的旅程却充满温馨、写满记忆。一次难得的经历,让它成为我旅途的风景,也是生命过往的驿站。
图文结集后,为找一个顺当贴切的书名煞费苦心。该叫什么呢?我搔头挠耳,有人说《走马观花看英伦》直截了当,一眼便知囊中货色,挺好的;有人说,书名太泛了,没有文学气质,缺少文艺范。书的内容涉及散文、摄影,内容牵涉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出行路线跨越8个时区,游览足迹踏遍英伦南北,有人又建议,那就用《穿越时差》吧,琢磨再三,也觉得挺好。征求了几位文友,多数比较认可,认为书名有空间感,也大气,属于一看书名就知端倪的那种。某日。一朋友来访,看了书名,犹豫半天没有表态,再三追问,艰涩地挤出一句:“差”字有点不好。然后自言自语了几遍,最后扔下一句“穿越”还可以,有个“差”字就觉得不好。问日何故,他说不出理由,感觉就像漂亮姑娘见她吃相不好,无需再列其他缺点来说明无法钟情的理由一样。
没有更好的书名,暂以《穿越时差》请人设计封面。封面在设计师不断勾勒中成形,通过精心更改,留两张发给从事图书工作的朋友,朋友一见此名,立马回复“书名不好”。“原因何在?”我迫不及待地问。他说书名太白,不文艺,也没有悬念,不会产生让人想读的欲望,书名的好坏,直接影响读者购书的兴趣。他是这方面的专家,既然一眼便有如此感觉,书名的合理性肯定存在质疑,我感谢说真话的人,让我止步于悬崖边,避免了事成后的后悔。
我把想过的书名一一列出,《从瑞士小屋出发》引起了他的兴趣。思索片刻,他观点与许多文友所说大致相同:“文学味更浓,有悬念,更吸引读者。”后来,回复征求的信息越来越多,鲍国忠、陈重庆两位重量级的文学前辈也认定此观点,认为以此为名更有情调,读者会愿意随作者从瑞士小屋出发,去见识那即将出现的斑斓世界。
缘于此,我就以《从瑞士小屋出发》为书名,希望带着读者走进小屋,了解伦敦地下、地上世界的美妙,看遍英伦岛国的美丽风光,读懂它保护文化的动力所在,借鉴它将文化点石成金的做法。愿我的视角,带给你不一样的感受,让我与你牵手,共同开启一段独特的、滋养心灵的精神旅程吧!
后记
赴英国参加儿子邵哲君的毕业典礼,本是3年前的事。这是一个约定,然而我没有履约。
光阴荏苒,3年过去了,又一个毕业典礼来了,我却改期三次才得以成行。
2016年7月21日,在领导的理解与支持下,我终于有了20天假期,奔赴英国去兑现这个承诺,参加在伦敦国王学院举行的热烈而庄重的仪式。
这种不易,让我萌生了许多珍惜。在英国这些日子里,我利用闲暇时间,逛了伦敦、游了温莎、感受了剑桥、体验了爱丁堡和温德米尔。一路走来,不停地按动快门,摄下感动的瞬间,记录着异国他乡的风情。回旅馆之余,不忘文字的魅力,不停地按动手机键盘,抒写内心的感受,在备忘录里留下20多篇吃住行游购娱的日记。
没有别的目的,只为一个记忆,把人生轨迹用图文的形式,留下一个永恒的印记。
回国后,我以分享的心态把游历整理成图文并茂的游记在微信上发了16篇,引发了不少微友的兴趣,得到了不少粉丝的追捧:有的默默地点赞,静候我的游记不断“推陈出新”;有的干脆在微信上催促“公众号也该更新了吧?”恨不得一口气把它读完,阅遍英伦风情。游记发了大约三分之一,微信意外收到《南昌日报》“百花洲”栏目陈主任留言,与我商讨可否予以刊载?我爽快地答应了。就这样《南昌日报》选择从《初到爱丁堡》作为首发篇,开始刊发我的游记。
后来,读这游记的文友越来越多,并提了许多很好的建议,建议最多的是让我出一本摄影散文集。说实在,如此浮光掠影的日记文字、摄影图片,以书的形式予以出版,我总觉得太粗浅、太粗劣,内心不免有点忐忑。于是,我把整理、修改的一篇篇游记陆续发给不同的文友,倾听他们的所读所感。摄影作品,从上千张的图片中不断地筛选,选出文字所涉及的有关画面。书名日“摄影散文”,图片本该具备作品水平方可人列,但因客观条件的限制:有的美景是一闪而过,稍纵即逝,想构图无从下手;有的是天公不作美,无法遵循摄影所讲究的用光技巧;有的还是突然起意,匆忙掏出手机所拍等,许多画面想捕捉而无法捕捉到位,想表达而无法表达完整。因此,图片充其数不过是车过、路过,“到此一游”借助数码技术对物象的保存再现,还称不上摄影作品。不管怎样,我还是以“摄影散文”的形式予以了呈现,希望充满英伦风情的画面和文字,能给各位读者带来不一样的心灵感受,这便是我把图文合辑成册的用意所在。
本书出版得到了老师和文友的大力支持。福建省旅游业界专家陈重庆老师,在百忙之中不烦详读文稿,为我写序;还有鲍国忠、陈家恬、余祥草、余乃良、林致贵、薛瑜、张玉琳等老师和文友尽己所长,不辞辛劳,为本书付梓付出了心血,值此一并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文摘
穿越时差
6年前的约定,今天启程践约。
为期20天的英国之旅,我与妻子选择了从福州到香港转机至伦敦的航线。
我们乘坐国泰航空CX5661从福州到香港,11:25的航班于11:57起飞,经过1小时13分钟的飞行,于13:10抵达香港机场。
香港机场有点大,中转的航站楼要乘坐25分钟的机场巴士方可到达。因为是同一航空公司的联票,转机的时间虽不算充裕,但衔接得天衣无缝。
初次出国,除了好奇,最担心的是语言不通。儿子细心做了一本厚厚的旅游攻略,内容精细得无所不及,按他指点,就是黑灯瞎火也会摸到伦敦,更何况我至少看懂几个英语单词。
在长乐机场遇到在伯明翰定居的福清一家人,年轻的夫妻携着三个儿女回国探亲,据介绍他们是刚移民的,大人会中文,小孩会英文,至此,生怕语言不通的担心,突然踏实了许多。
香港登机时,他们孩子的护照遇到了小麻烦,不过还是赶上了14:35飞往伦敦的航班,算是虚惊一场。飞机比预定时间晚了55分钟起飞,到了15:30才得以启航向西,穿越时差。
今天是晴天丽日,从36000英尺(约11000米)俯瞰大地,灿烂的阳光把漂浮的朵朵白云照得素洁淡雅。透过云朵的缝隙,脚下的江河湖海、青山绿水仿佛一块调色板,不断变换着颜色,呈现出五彩斑斓的美妙。云卷云舒,画卷般的景致尽情铺展。
飞行图循序显示着飞越的地点:先是向北飞行,经过成都、郑州、太原、包头,折向乌兰巴托西面,穿越新西伯利亚……
北京时间7月22日凌晨1:18,伦敦时间7月21日下午6:18,飞行了近10个小时,飞机还在波罗的海上空。平时属于深睡的时间,尽管有些兴奋,眼帘还是不自觉地垂了下来。一觉醒来,舱内的光线已调到只适合睡眠的亮度,看来大家都困了。拉窗望去,窗外的光芒刺眼难受。深更半夜了,太阳还高高挂着,第一次见识了时差带来的奇妙天象。也就是说,这是平生首次从清晨五六点醒来到次日凌晨,太阳始终与我相伴。如果说当年地理课时差概念抽象的话,今天总算是看到了一次完整的演示。
北京时间22日凌晨2:45,伦敦时间7月21日下午7:45,飞机经过11小时15分钟的飞行,即将穿越云层降落在伦敦希思罗机场。
顺着时而倾斜时而翕动的机翼望去,西边被晚霞浸染的浮云,在大西洋夏风的吹拂下,舒展有形,曼妙成一道像兽、如景的天然奇观。云缝中的太阳像火炉里燃烧的铜盘,高高地挂着,此时,我与太阳如影随形了20多个小时,穿越时差的美妙让人陶醉。
2016年7月21日(星期四福州一香港一伦敦晴)
旅馆家一样的感觉 昨晚下了飞机,君约好车,40分钟的路程,把我们带到预先订好的公寓。此时是伦敦时间晚上10点多。
君已融入伦敦生活,叫车用Uber,订房用Airbnb,以年轻人熟悉网络的优势,用指尖化解手头事务的繁杂。
Uber和Airbnb分别是叫车和订房的网络软件,只要手机装有App,就能足不出户把事办妥。登录Uher系统软件,输入你用车信息,在最短的时间内,系统会调动距离你最近的车辆接受你的请求,并在手机屏幕上显示对方车牌号、司机头像和车的即时位置,以及车到达的时间等。服务计费与客户手机银行卡绑定,送你到达后,系统会按里程以及时间段自动收取费用,不标价不砍价,完全避免刁难和宰客现象。Airbnh系统软件,供你预定英国所有地方的民宿公寓使用,打开它可以预先了解所定的房Ih3结构、装潢风格、硬件设施、价格以及房源是否紧张等。
我们下榻在伦敦西北二区Fellows Road 92号公寓。伦敦共有六区,此处相当于北京的二环路,是伦敦发祥较早的地方,属富人居住区,房子多为红砖矮层建筑,大多在三五层之间。伦敦房子越老越值钱,周边的现代化商品房多为政府提供的廉租房,穷人住的地方。我这次算是鼻子插根葱装象,冒充了一回富人!所住公寓交通便捷,距离地铁口三五分钟路程,周围树木苍翠,花园草地繁花似锦;街区整洁有序,精致有品位。
住的公寓,挨着马路,前有花圃,后有草地,房子建筑为连体别墅,每家都有独立的空间,门前的花圃通道是辨别户与户之间的明显标识。房间很宽敞,居室内家具设施一应俱全,有钢琴、书柜、音响、收音机、沙发等;电冰箱、洗衣机、浴缸样样皆有。最舒心的是厨房供有一整套厨具,可以让你在饮食文化完全不同的国度,随心所欲烹饪自己喜欢的美食,甚至可以约上亲朋好友,在异国他乡享受家一样的温馨。
这里的住房很少安装空调。伦敦夏天气温常在二十五六度,这两天上了三十度,伦敦人已经难耐得叫苦连天。我们是从三十八九度高温区过来的,落地伦敦的瞬间,却突然觉得清爽怡人。洗浴之后,躺在床上就像在家空调房里的感觉,干爽舒适,一点也不热。这也许就是他们不装空调的原因。P13-20
资源链接
标签
发布日期
2019-02-20
擦亮日期
2019-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