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丘 弗兰克赫伯特 2017.2 【pdf mobi epub txt非扫描】
每个“一生必读”的书单上都有《沙丘》,科幻随笔史上的必读经典。它入选了美国亚马逊“一生必读的100本书”、BBC“英国全民喜爱的100本书”、美国国家公共电台“科幻•奇幻随笔TOP100”等多项榜单,是首部同时获得雨果奖与星云奖的作品,摘得《轨迹》杂志“20世纪优秀科幻随笔”桂冠。《沙丘》在科幻文学中的地位就如同《魔戒》在奇幻文学中的地位。人类每次正视自己的渺小,都是自身的一次巨大进步。
作者弗兰克•赫伯特是美国极具影响力的科幻巨匠,是与阿西莫夫并肩的大师。他对“沙丘世界”的构造细致入微,《沙丘》的故事架构对《星球大战》《阿凡达》等经典科幻电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沙丘》被改编成红遍全球的即时战略游戏的鼻祖《沙丘魔堡2000》,由此衍生出的《红色警戒》《星际争霸》几乎成为每台电脑上的必装品。
名人推荐
极强的感染力,情节令人信服,绝对天才的创意。
——《星船伞兵》作者罗伯特•A•海因莱因
《沙丘》在故事的生动复杂方面,《沙丘》同金庸的随笔有的一比。《沙丘》又不仅仅是一部科幻随笔,这里面有政治,经济,军事,宗教,生态学,未来学等等,更把人性、人的本质、人的目的放在一个宇宙的尺度上进行思考,这个规模恐怕又是金庸所不及的了。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
独领风骚。只有《指环王》可以与之媲美。 ——英国著名科幻作家阿瑟•C•克拉克
如果你只读过这部杰作的外延或改编作品,你都不算真的了解《沙丘》是怎么回事。这是一次“必须通过阅读才能完全领略的全沉浸式的体验”。
——《合成人》作者帕特•卡蒂根
现代科幻史上的标杆之一,想象力创造上的丰碑。
——美国科幻作家P•斯凯勒•米勒
媒体推荐
《沙丘》在科幻文学中的地位就如同《魔戒》在奇幻文学中的地位。
——《图书馆杂志》
科幻随笔史上的里程碑。 ——《芝加哥论坛报》
这部作品所描绘的外星星球比其他科幻作家所描绘的更完整、更细腻,完美地平衡了技术描写和心理描写。
——《华盛顿邮报》
随着气候变化、中东局势、能源危机层出不穷,《沙丘》比50年前更具现实意义。如果你还没看过,的确该找来读读。
——《纽约时报》
赫伯特对于这个星球的创造,包含了复杂的情节发展,以及对生态、宗教、政治和哲学,是科幻史上一个伟大而又影响深远的成就。
——《路易斯维尔时报》
作者简介
弗兰克•赫伯特(Frank Herbert,1920-1986)
美国科幻随笔家,作家。1920年10月08日生于华盛顿州。赫伯特是美国极具影响力的科幻巨匠,是与阿西莫夫并肩的大师。他在科幻文学中的地位如同托尔金在奇幻文学中的地位一样,无人可以动摇。他更是首位普及“生态学”和“系统思想”的科幻作家,他教会了科幻作家如何赋予科幻随笔以思想。
赫伯特一生共创作了二十三部长篇随笔和五部短篇随笔集,其中尤为成功的便是沙丘系列随笔。该系列的前三部长篇《沙丘》《沙丘救世主》和《沙丘之子》构成的“伟大沙丘三部曲”曾被翻拍成电影并引起巨大轰动。
目录
第一卷 沙丘
第二章 穆阿迪布
第三章 先知
后记
我认识弗兰克·赫伯特有超过三十八个年头。他是个伟岸脱俗的人,一个有着莫大殊荣的人,也是一个极为有趣的人,能像磁石般将听众吸引在他身边。若只说他是一个智慧出众的人物,那就太过保守了,因为他非凡的大脑似乎蕴含着宇宙中的所有知识。他是我的父亲,我深深敬爱他。
然而,正如我在他的自传《沙丘梦想家》中写到的,作为一个儿子,了解这位传奇作家的路途并不一帆风顺。在弗兰克·赫伯特的膝下长大,儿时的我并不懂他为何喜欢静处以凝聚心神,不懂他想要完成手中作品的强烈愿望,也不懂他为何那么自信地认为自己的作品将会成功,因为当时他寄出的稿子从来都是被退回的。在我稚嫩的双眼中,他在《沙丘》和其他作品中创造的人物也是他的子女,他们在和我竞争,想要谋求一份父爱。在他创作那本大部头作品的年月里,他把大部分时间都给了保罗·厄崔迪,而不是我。父亲的书房对我来说是一个禁区,对我姐姐佩妮和我弟弟布鲁斯来说也是。在那些日子里,只有我母亲比弗利懂得父亲复杂的想法。我母亲爱他,而我父亲也会把爱回赠给她,最终,我通过他俩的爱明白了这个男人充满爱的温柔一面。
那个时候我已经二十五六岁了,过去几年一直处于叛逆期,在和他严格的行事方式对着干。当我终于看透他的灵魂,感激他在我母亲身患绝症时给予她的悉心照顾,那一刻,我和他成为了挚友。他指导我写作,让我明白编辑们想要在书中看到什么;他教我如何创造有趣的人物,如何营造悬念,如何让读者迫不及待地读下去。他在看了我的《悉尼彗星》(我出版的第一本随笔)的草稿之后,对其中几页作了修改,并写了评论:“这几页……如果这样改,会让故事变得更加紧凑。来吧,照着这样改改看。”他这么做,就仿佛是在和我说,他可以为我开启一扇门,让我瞥见门内的景象,但要完成辛苦繁重的写作工作,还是得靠我自己。 。
比弗利·赫伯特是弗兰克·赫伯特心灵的一扇窗。在《沙丘终结篇》的结尾,他和无数读者分享了这份爱,为她献上了三页充满爱意的悼文,叙述了他们在一起的美好时光。她是他的写作伴侣,智慧与他不相上下,是她提议使用《沙丘终结篇》这个名字。她亡于1984年,当时这本书还没完成。早在《沙丘》这本随笔中,弗兰克·赫伯特描绘杰西卡‘厄崔迪夫人所使用的原型,便是比弗利·赫伯特。他赋予了她高贵温柔的气质,甚至还有预见性的能力,和我母亲一模一样。他在书中写到“杰西卡夫人的潜在(预知)能力”,也是在描绘我的母亲,他心中想的是她一生完成的各种超过科学范围的神奇壮举。他经常以亲昵的口吻称她为他的“白巫婆”(也就是好巫婆)。类似的,在沙丘系列中,他把英勇的贝尼·杰瑟里特姐妹称为“巫婆”。
《沙丘》是有史以来最受人推崇的科幻随笔,在全球的销量已经达到数千万,有超过二十种语言的译本。它在科幻界的地位之如《魔戒》三部曲在奇幻界一般,是它们各自领域中至高无上的作品。当然,《沙丘》不仅仅是科幻随笔,它包含了丰富的奇幻元素,并在它的故事主线之下包含了诸多重要的层面,使得作品本身已然成为主流文学的经典。你只要看看手中这本随笔的封面,就可发现这幅艺术品中透出的是宁静与高雅。
这部随笔首次出版于1965年,由奇尔顿图书公司以精装本形式出版,这是它们庞大的耐久随笔中最有名的一本。别的出版社都没想出版这本书,部分原因是由于书稿的厚度。他们觉得40万字实在太多了,当时大多数随笔的字数只有它的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如果付诸出版,《沙丘》的印刷成本将会大大提高,精装本的价格也会贵到五美元以上。在当时,还没有哪本科幻随笔会开到那么高的零售价。
出版商们还对随笔的错综复杂和作者在一开始新造的古怪词汇感到忧虑,他们觉得这会拖慢故事的节奏。一个编辑说他看了头一百页也没看出个所以然;另外一个说如果他放弃这本书就是犯了一个大错误,可他最后还是那么做了。
尽管这本书最初的销量并没多大起色,但弗兰克·赫伯特的科幻随笔同行和读者从一开始就意识到这是一部天才之作,并将所有人梦寐以求的星云奖和雨果奖最佳随笔奖颁给了它。接着它被《全球目录》收录,并开始受到各方的盛赞,其中包括《纽约时报》——一大批拥趸开始聚集。
1969年,弗兰克·赫伯特出版了第一本续集:《沙丘救世主》。书中他警示了盲目跟随魅力领袖所带来的危险,并展现了保罗·厄崔迪的黑暗面。很多粉丝没有理解这条信息,因为他们不愿意看到心目中的超级英雄从宝座上跌落。但这本书还是很畅销,一如它的前辈。仔细回想一下《沙丘》中的情节,其实一切都昭然若揭,父亲早已为他的英雄埋下了痛苦的种子,但很多读者并不希望看到这个事实。约翰·w·坎贝尔,《类似》杂质的编辑,在《沙丘》发展成系列时提出了不少有用的建议,他同样不喜欢《沙丘救世主》,就是因为保罗·厄崔迪的结局。
通过仔细研究政治,我父亲相信英雄会犯错误……而这种错误会被盲目跟从的追随者简化。弗兰克·赫伯特在《沙丘》写过一段具有伏笔意义的格言:“记住,我们所讨论的人是穆阿迪布,曾下令剥下敌人的人皮做成战鼓,曾挥手之间便破坏了过去的厄崔迪传统,用他的话说:‘我是魁萨茨·哈德拉克,只这一条理由就够了。’’’在另一个戏剧化的场景中,当列特·凯恩斯倒在沙漠中奄奄一息时,他记起了很久以前他父亲说过的话:“不要让你的人民落进英雄的手里,再没有比这更可怕的灾难了。”
当我成年与父亲关系紧密后,我们开始一起写作,他经常对我谈起细节的重要性,以及文字的紧凑感。作为一名心理学学生,他很了解潜意识,并经常说《沙丘》能从多种层面解读,它们潜藏在沙漠星球救世主的惊险故事之下。生态学是最明显的一个层面,别的还有政治、宗教、哲学、历史、人类进化,甚至还有诗歌艺术。《沙丘》是一张词汇、声音和影像组成的奇妙织锦画。有时他会先以诗歌来写作,然后把它扩展成长文,最后形成一种包含着最初诗句的文字。
父亲告诉我,在阅读随笔时,你可以循着其中任何一个层面读下去,之后再循着另一个完全不同的层面读一遍。他故意在随笔结尾留了一个开放的结局,说他这么做是为了让读完随笔的读者仍旧心心念念想着故事中的细节,好让他们回头再看一遍。一个巧妙的伎俩,而他完美地达成了。
作为父亲的长子,我在故事中看到了家庭的影子。早些时候,我注意到《沙丘》中有一些怀念我母亲的语句,也有父亲的。当他写雷托公爵“作为父亲的优秀品质一直没有得到挖掘”时,他必定是在写他自己。这些字句对我意义深刻,因为那时我和他相处得不是很好。我正处于叛逆的青春期,反抗着他严厉的家风。
在《沙丘》开头,保罗·厄崔迪十五岁,而这本书最初在《类似》杂志连载时,我也差不多年纪。但我在保罗身上没看到多少自己的影子,相反,我在保罗的父亲——高贵的雷托·厄崔迪公爵——身上看到了父亲。在随笔中,弗兰克·赫伯特有过一段文字:“虽然如此,还是有许多事为我们深入了解他开辟了道路:他对那位贝尼·杰瑟里特女士忠贞不渝的爱;他对儿子寄予的梦想……”父亲晚年面对一次访谈时,曾回答过关于我创作事业的问题,他说的是:“有其父,必有其子。”他常常在别人面前夸我,比当面夸我要多得多。在他许多朋友看来,他是个很外向的人,但在家里他经常是恰恰相反,更愿意藏身于书房之中。他充沛的感情通常都宣泄在他的书页之中,所以当我阅读他的作品时,经常觉得他在面对面和我说话。
有一次,我问父亲他的这部巨著会不会经久不衰,他谦逊地说他不知道,并说唯一有效的评论家就是时间。《沙丘》首次出版于1965年,若弗兰克·赫伯特尚还在世,他会很高兴知道世人对这部梦幻随笔的兴趣,以及它所衍生出的系列,长久以来从未有过消退。新一代的读者正捧起《沙丘》,品评着这个故事,就像他们的父辈曾经享受过的那样。
就像我们这个宇宙一样,沙丘的世界也在扩张。弗兰克·赫伯特为这个系列写了六部随笔,而我和凯文·J·安德森合著了好几部,包括《沙丘》系列惊心动魄的大结局。弗兰克·赫伯特在1986年去世时正忙于这项计划,这部书将与《沙丘异端》和《沙丘终结篇》构成三部曲的第三部。在这些随笔中,他构建了巨大的谜团,而现在,在他过世几十年后,这大结局的谜底依然是科幻随笔史上保守最严的秘密。
当我们完成这些随笔时,《沙丘》系列将会拥有无与伦比的一整套的作品集,此外还有1984年大卫·林奇导演的电影,以及两部电视短剧——“弗兰克·赫伯特的沙丘”和“弗兰克·赫伯特的沙丘之子”——都由理查德·鲁宾斯坦制作。我们预想过未来还会有别的计划,但所有作品必须符合我父亲在他随笔中建立的高大标准。当所有的故事讲完以后,这一系列就会结束。但这并不意味着真正的终结,因为我们随时都能重新捧起《沙丘》,再次将它品读。
文摘
沙丘 第一卷
凡事起始之时,必细斟细酌,以保平衡之道准确无误。贝尼•杰瑟里特的每位姐妹都深知这一箴言戒律。既如此,如果你即将开始研究穆阿迪布的一生,请注意,你首先应正确地将他置于他所在的那个时代:他出生于帕迪沙皇帝沙达姆四世在位的第57年。此外,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你应正确地找到穆阿迪布活跃的地盘:厄拉科斯星。虽然他生于卡拉丹,且十五岁之前一直生活在那里,但千万不要被这事蒙蔽。厄拉科斯,这个人称沙丘的星球,才是他永远的舞台。
——摘自伊勒琅公主的《穆阿迪布手记》
这是他们启程前往厄拉科斯前的那周。忙碌的来回奔忙已经发展到最后的白热化阶段,变得疯狂得几近难以忍受,就在此时,一位干瘪的老太婆来到此地,前来探访小男孩保罗的母亲。
这是一个暖意洋洋的夜晚。卡拉丹城堡,这座伺候了二十六代厄崔迪家族的古老岩石建筑,已经有凉飕飕的水汽冒出,预示着一切将风云突变。
那老太婆被请进侧门,走过一条拱形走廊,当路过保罗的房间时,她有幸在那里驻足片刻,偷偷瞧瞧躺在床上的孩子。
地板旁挂着一盏浮空灯,在晦暗的光线下,那名假寐着的男孩看到屋门口,他母亲身前一步的地方立着一个庞大的女人身影。老太婆就像个巫婆的影子——头发如同缠结的蛛网,圆圆的面容隐没在兜帽一片漆黑的阴影中,一双眼睛仿若闪闪发光的宝石。
“杰西卡,依他的岁数看,是不是长得小了点?”老太婆问。她说话时带着气喘和鼻音,就像一把走调了的巴厘琴。
保罗的母亲以低沉的声调柔声作答:“尊驾,厄崔迪人发育较晚,此事众所周知。”
“我听说过,听说过,”老太婆继续气喘,“可他毕竟已经十五岁了。”
“是的,尊驾。”
“他没睡着,在偷听我们说话呢,”老太婆说,“狡猾的小捣蛋。”她吃吃地笑起来,“但皇族成员需要狡猾。而且,如果他是真正的魁萨茨•哈德拉克……啊……”
保罗躺在床铺的阴影中,眼睛微微睁开一条缝。老太婆那两颗明亮如鹰眼的眼珠紧紧盯着他,此刻竟似乎在慢慢变大,非常耀眼。
“好好睡吧,狡猾的小捣蛋,”老太婆说,“明天,你就得全神贯注地应付我的戈姆刺了。”
说完,她便推着他的母亲出了门,门“砰”的一声关上了。
保罗躺在那儿,心里不禁琢磨:戈姆刺是什么玩意儿?
在这巨变时刻发生的所有混乱中,这老太婆的出现是保罗见过的最奇怪的事。
尊驾。
而她竟然直接管母亲叫杰西卡,语气就像在使唤一名普普通通的侍女,根本不把她现在的身份放在眼里——一名贝尼•杰瑟里特女士,同时也是公爵的爱妾,还是公爵继承人的母亲。
戈姆刺是不是厄拉科斯星的什么东西,在我们去那儿之前,我必须得知道?他心里琢磨着。
他张口默念着老太婆提到的几个古怪词汇:戈姆刺……魁萨茨•哈德拉克。
要学的东西太多了。和卡拉丹相比,厄拉科斯这个星球是如此的不同,以至于保罗的脑子被那些新知识搞得晕乎乎的。厄拉科斯——沙丘——沙漠星球。
杜菲•哈瓦特,他父亲的刺杀大师,曾做过解释:哈克南人,他们的宿敌,在厄拉科斯待了八年,他们和宇联商会公司签订了合同,以准领地的形式据有这颗星球,并开采厄拉科斯的抗衰香料:美琅脂。现在,哈克南人即将离开厄拉科斯,厄崔迪家族将取而代之,而且是以全领地的形式。从表面上看,这是雷托公爵的胜利,然而哈瓦特却告诉他,这种局面隐含着致命的危险,因为雷托公爵在兰兹拉德联合会的各大家族中颇孚众望。
“受欢迎的人会招致当权者的猜忌。”哈瓦特说。
厄拉科斯——沙丘——沙漠星球。
保罗睡着了,梦中来到了一座厄拉科斯洞穴,身边是一群沉默的人,他们在球形灯暗淡的光线下走动。那地方一派肃穆,像是一座大教堂,他还听到一种微弱的响声……水滴的滴答声。即使还在梦中,保罗也知道自己醒后会记着这个梦。他总能记住那些具有预示意义的梦。
梦境慢慢消失。
保罗醒了过来,发现自己还在温暖的床上,他开始思考……思考。卡拉丹城堡的这片天地里,没有与他年龄相仿的玩伴,或许无需领受辞别的悲伤。他的老师岳医生曾向他微微透露:在厄拉科斯,佛斐鲁谢阶级制度并没有得到严格维护。那个星球上的人们居住在沙漠边缘,没有盖德或霸撒统治着他们。这些自称沙漠意志的人,就是弗雷曼人,帝国的人口普查都得不到他们的数据。
厄拉科斯——沙丘——沙漠星球。
保罗意识到自己的紧张感,于是决定练一练母亲教授的身意课程。三次快速呼吸触发反应:他坠入了一种游离的意识状态……集中意念……扩张动脉血管……摒除一切杂念……只余下自己选择的那部分意识……血液变得充实,迅速流向负荷过重的区域……单凭本能并不能使人获得食物、安全、自由……兽类意识无论怎么延伸都无法超越特定的时刻,也不会让它产生猎物可能会灭绝的念头……兽类破坏,但不生产……兽类的快感始终接近感官层次,达不到感性的层面……人类需要一个背景网,通过该网可以看清自己的宇宙……有选择地控制意念,这便会架构起你的网……依照细胞需求发出的最深层次意识,神经血液有
规律地流动,肉体也随之保持完整……天地万物、生灵、人类都非永恒……为了川流不息的永恒奋争……
保罗维持着游离的意识状态,课程也一遍遍地辗转反复。
当黄色的晨光洒进窗台时,保罗闭着眼睛就能感觉到。他睁开眼,城堡的喧嚣奔忙重新入耳,卧室天花板上那熟悉的纹饰横梁也进入了眼帘。
廊门开启,保罗的母亲朝门内张望。她的头发深暗似青铜,发顶扎着一条黑色丝带,那张鹅蛋脸上不带任何表情,绿色的双眸闪烁着严肃的光芒。
“你醒了,”她说,“睡得可好?”
“很好。”
保罗审视着母亲高挑的身材,她正从衣橱架子上为他选衣服。从她的肩部动作中,保罗觉察出她有一丝紧张,其他人或许会遗漏这蛛丝马迹,但他却从母亲那儿得到了贝尼•杰瑟里特专有的训练……明察秋毫。母亲转过身,手里拎着一件半正式的外套,衣服胸前口袋的上方印着代表厄崔迪的红色鹰饰。
“快点,穿好衣服,”她说,“圣母正等着呢。”
“我在梦里见过她一次,”保罗说,“她是谁?”
“她是我在贝尼•杰瑟里特学校的老师,现在是皇帝的真言师。那个,保罗……”她吞吞吐吐道,“你必须把你做的梦告诉她。”
“我会的。我们得到厄拉科斯,就是因为她吗?”
“我们没有得到厄拉科斯。”杰西卡掸去一条裤子上的灰尘,把它和那件外套一起挂在保罗床铺旁的衣架上,“别让圣母久等。”
保罗坐起身,抱着双膝。“什么是戈姆刺?”
母亲对他的训练再一次起了作用,她那难以觉察的犹豫暴露在他眼前,让他觉得她的惴惴不安其实是恐惧。
杰西卡穿过房间,走到窗户旁,甩手拉开窗帘,目光越过河畔的果园,望向对面的首尾山。“你马上就会知道……什么是戈姆刺。”她说。
这回他真切地听出了母亲声音中的恐惧,心里不禁琢磨到底是怎么
回事。
杰西卡仍背对着保罗,继续道:“圣母正在我的晨起室里等着,请快点。”
资源链接
标签
发布日期
2019-02-20
擦亮日期
2019-02-20